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合成异丙基苯酚的工艺条件及本征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9:18

  本文关键词: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合成异丙基苯酚的工艺条件及本征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异丙基苯酚 烷基化 ZSM-5 苯酚 动力学 热力学


【摘要】:异丙基苯酚(IP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药物中间体,传统的生产工艺采用间歇釜式反应生产异丙基苯酚,该工艺操作麻烦,易腐蚀,分离困难,耗能高,产量较低。本文以苯酚(P)和异丙醇(IPA)为原料,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改进的气固非均相催化性能评价装置上连续进行的烷基化反应。此工艺既能克服传统工艺对设备的腐蚀及高耗能性,又可获得较高的苯酚转化率及对异丙基苯酚的选择性。本文主要从反应的工艺条件、热力学分析和本征动力学过程对此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从苯酚/异丙醇摩尔比(0.5:1~2:1)、反应温度(235~330℃)和空速(0.5~10h-1)三种因素对苯酚转化率及邻、对异丙基苯酚选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所用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及其稳定性与活性的研究。通过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到较适宜的条件为:苯酚/异丙醇摩尔比1.25:1,反应温度270℃,空速3h-1。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苯酚转化率在40%以上,邻、对异丙基苯酚的选择性分别在7%左右和90%左右。P与IPA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进行烷基化反应的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根据质谱和色谱所检测到的物质得到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出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从而确定能反映热力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并建立反应的网络结构。动力学研究首先要排除内、外扩散影响,然后在苯酚/异丙醇摩尔比为0.5~2、温度为240~30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变空速实验确定用于动力学研究的主反应和副反应,并做出合理说明。再根据相关文献及经验建立幂数型动力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值。以MATLAB编程软件进行数值积分得到模型的计算值,结合动力学实验得到数据对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并确定ZSM-5催化剂上P与IPA烷基化反应的幂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异丙基苯酚 烷基化 ZSM-5 苯酚 动力学 热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243.1;O643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6
  • ABSTRACT6-1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7-31
  • 1.1 概论17
  • 1.2 异丙基苯酚合成工艺简介17-19
  • 1.2.1 合成异丙基苯酚的传统工艺17-18
  • 1.2.2 合成异丙基苯酚新工艺的研究18-19
  • 1.2.3 合成异丙基苯酚的专利技术19
  • 1.3 合成异丙基苯酚所用催化剂简介19-26
  • 1.3.1 不同分子筛及V-Al_2O_3催化烷基化性能20-21
  • 1.3.2 MCM系列分子筛催化剂21-23
  • 1.3.3 ZSM系列分子筛催化剂23-24
  • 1.3.4 其他催化剂24-26
  • 1.4 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反应过程研究26-29
  • 1.4.1 苯酚烷基化反应机理26-27
  • 1.4.2 苯酚烷基化反应条件的研究27-28
  • 1.4.3 苯酚烷基化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28-29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29-31
  • 第二章 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合成异丙基苯酚的工艺研究31-45
  • 2.1 实验材料31
  •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31-33
  • 2.3 分析方法的建立33-36
  • 2.3.1 产物分布定性分析33
  • 2.3.2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33-34
  • 2.3.3 校正因子的测定34-35
  • 2.3.4 转化率、选择性和产率的计算35-36
  • 2.4 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36-43
  • 2.4.1 催化剂性能评价36-40
  • 2.4.2 原料配比的影响40-41
  • 2.4.3 反应温度的影响41-42
  • 2.4.4 空速的影响42-43
  • 2.5 小结43-45
  • 第三章 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合成异丙基苯酚的热力学研究45-55
  • 3.1 合成异丙基苯酚反应的热力学分析45-54
  • 3.1.1 合成异丙基苯酚主要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45-50
  • 3.1.2 计算各反应的平衡转化率50-53
  • 3.1.3 合成异丙基苯酚的反应网络结构的提出53-54
  • 3.2 小结54-55
  • 第四章 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研究55-73
  • 4.1 本征动力学实验方法55-57
  • 4.1.1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55-56
  • 4.1.2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56-57
  • 4.2 本征动力学实验57-62
  • 4.2.1 活塞流判定57
  • 4.2.2 外扩散检验实验57-58
  • 4.2.3 内扩散检验实验58-59
  • 4.2.4 本征动力学的实验条件59
  • 4.2.5 本征动力学实验数据的采集与结果59-62
  • 4.3 反应体系中主体反应结构的确定62-64
  • 4.4 本征动力学的模型建立方法64-68
  • 4.4.1 模型的建立方法64
  • 4.4.2 反应的选择及物料衡算64-65
  • 4.4.3 本征动力学模型的确立65-66
  • 4.4.4 本征动力学模型参数估值的策略66-68
  • 4.5 本征动力学模型参数估值的结果与检验68-71
  • 4.5.1 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值结果68
  • 4.5.2 本征动力学模型的结果检验68-71
  • 4.6 小结71-73
  • 第五章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1
  • 附录Ⅰ81-89
  • 致谢89-91
  • 作者与导师简介91-92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92-93


本文编号:941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1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