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1,3-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非绝热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5:16

  本文关键词:1,3-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非绝热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的Zhu-Nakamura公式 开环反应动力学模拟 光致异构化 1 3-环已二烯(CHD) 二芳基乙烯(DAE)


【摘要】: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我们发展的基于新Zhu-Nakamura公式的面跃迁(TSH)的方法和动力学模拟过程中能量及其解析梯度计算所使用的电子结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1,3-环己二烯(CHD)、M型二芳基乙烯(DAE)光致开环反应的动力学模拟。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然后阐述了1,3-环己二烯(CHD)、M型二芳基乙烯(DAE)的研究背景,最后简要介绍了基于新Zhu-Nakamura公式的面跃迁的方法和动力学模拟过程中能量及其解析梯度计算所使用的电子结构方法,包括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和内收缩多参考态组态相互作用方法(ICMRCI)。第二章主要介绍在SA3-CASSCF(14,8)/6-31G*量子水平上研究光诱导1,3-环己二烯(CHD)到1,3,5-己三烯(HT)的开环反应。我们在三个低占据电子态之间找到了4个CI点,其中1B/2A和1A/2A是两个重要的CI点,这两个CI点可以用来确定开环反应的动力学。目前非绝热动力学共模拟了600条轨迹,观察到其中有516条轨迹在涉及的两个势能面之间是反反复复转换的,不仅过1B/2A点,还过1A/2A点。我们估计的时间常数是46 fs、82 fs和120 fs,分别对应于跃过1B/2A和1A/2A两点的时间以及激发态寿命,相应的实验值分别为56 fs,80 fs和130 fs。模拟预测的量子产率HT和CHD分别是47%和53%,先前的研究结果是气相下的实验值分别是30%和70%,凝聚相下的实验值分别是41%和59%。此外,本次模拟表明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五元环结构。第三章主要介绍M型DAE光诱导下的开环反应,研究方法与第二章中一致。截止目前,模拟的轨迹数为200条,其中,未发生反应的轨迹有24条,发生反应的轨迹有176条。模拟预测的量子产率开环产物OP和闭环产物CP分别为67.6%和32.4%,预测的激发态寿命为70.8 fs。我们的结果与先前理论研究的结果还有一些差别,将来我们对此会做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的Zhu-Nakamura公式 开环反应动力学模拟 光致异构化 1 3-环已二烯(CHD) 二芳基乙烯(DA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33
  • 1.1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简介9-11
  • 1.1.1 光致变色原理的介绍9-10
  • 1.1.2 几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10-11
  • 1.1.3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应用前景11
  • 1.2 1,3-环己二烯(CHD)的研究背景11-17
  • 1.2.1 时间分辨技术的研究13
  • 1.2.2 激发态动力学13-15
  • 1.2.3 基态弛豫15-17
  • 1.3 二芳基乙烯(DAE)的研究背景17-19
  • 1.4 研究方法简介19-23
  • 1.4.1 ICMRCI方法和CASSCF方法简介19-20
  • 1.4.2 改进的Zhu-Nakamura理论方法简介20-23
  • 参考文献23-33
  • 第二章 1,3-环己二烯的光诱导开环反应33-67
  • 2.1 引言33-34
  • 2.2 理论方法34-35
  • 2.3 结果与讨论35-53
  • 2.3.1 几何结构优化和能量图35-40
  • 2.3.2 第一激发态起始的CHD→HT反应的多激发态轨道模拟40-47
  • 2.3.3 第二激发态起始的模拟研究结果47-51
  • 2.3.4 结论51-53
  • 附录253-62
  • 参考文献62-67
  • 第三章 M型二芳基乙烯开环的光反应动力学67-88
  • 3.1 引言67-69
  • 3.2 理论方法69
  • 3.3 轨迹模拟的初始条件的设置69
  • 3.4 结果与讨论69-77
  • 3.4.1 CAS空间的选择69-70
  • 3.4.2 几何结构优化70-72
  • 3.4.3 M型DAE开环反应的多激发态轨道模拟72-76
  • 3.4.4 结论76-77
  • 附录377-84
  • 参考文献84-88
  • 总结与展望88-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长根;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定态非绝热操作的热稳定性[J];化工学报;1987年01期

2 兰峥岗;邵久书;;多原子体系非绝热动力学的近似理论方法[J];化学进展;2012年06期

3 李象远,何福城, 田安民,鄢国森;非绝热分子动力学进展[J];化学通报;1994年12期

4 韩克利;非绝热量子散射动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S1期

5 杨俊林;高飞雪;;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我国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0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强;白书明;谢伟伟;朱莉莉;;非绝热动力学方法的发展及在电荷转移和光谱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2 刘春根;曲泽星;;中等大小共轭分子非绝热动力学的模拟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3 兰峥岗;Walter Thiel;;通过面跳跃描述非绝热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崔刚龙;方维海;Walter Thiel;;包含内转换和系间窜跃过程的广义非绝热动力学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5 褚维斌;郑奇靖;赵瑾;;基于非绝热分子动力学对TiO_2表面激发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6 王繁强;戴进;;MM5中非绝热物理过程的组合试验分析[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7 曲泽星;刘春根;;Mg(3s3p ~1P_1)和H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8 张凤;赵仪;罗毅;方维海;;微正则非绝热速率理论及应用:异氰酸S_0→T_1系间窜跃速率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含氮芳香烃化合物的非绝热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2 高星;激发态和载流子运动的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龚建波;小型燃气轮机传热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会雨;1,3-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非绝热动力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姚书强;异丁烷非绝热毛细管流动过程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郭昂;飞秒激光场下分子的非绝热准直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6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6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