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二氧化碳和水的电化学催化转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7:01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碳和水的电化学催化转化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零碳排放电厂 二氧化碳减排 可再生能源 电催化 甲醇合成


【摘要】: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_2和H_2O转化为液体燃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此种液体燃料可应用于近零碳排放概念电厂,形成“可再生能源+CO_2+H_2O→液体燃料→电力+CO_2+H_2O”的循环利用模式,其不仅在减少CO_2排放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明显的作用,而且可实现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转化储存的目的。目前,CO_2和H_2O的转化主要有三条路径:CO催化加氢、CO_2催化加氢以及CO_2和H_2O的直接转化,其中CO和H_2分别来自CO_2和H_2O的电解,而实现CO_2和H_2O的直接转化包括电催化和光催化两种方法。为对比研究三条转化路径的可行性,以及整体近零碳排放电厂的运行特征,本文利用商业软件Aspen Plus对三条路径分别进行建模并做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若CO_2的转化率高于42%时,电催化转化CO_2和H_2O为合成液体燃料甲醇的最佳路径;而若CO_2的转化率低于42%时,则CO_2和CO的催化加氢同为最优路径。对采用电催化法合成甲醇的近零排放电厂和采用催化加氢法合成甲醇的近零排放电厂分别进行建模分析,并得出两种电厂在CO_2完全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的条件下,其CO_2的排放均降低到44 kg/MW,占超临界燃煤机组排放量的6.45%,但在能量效率方面电催化近零排放电厂有着较好的优势。因此从长远来看,对电催化法合成液体燃料甲醇的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并开发了利用电晕放电法催化活化CO_2的电催化反应器,可实现CO_2和H_2O在常温常压下的反应。产物的产率与电晕电压成正比关系,而与电晕放电间距成反比关系。CO的产生主要来自于CO_2在局部极强静电场下的解离以及高能自由电子的碰撞作用,而CH4的生成则来自于CO与氢自由基、沉积碳与H_2或氢的自由基的反应。引入负载有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碳纸可有效促进C2以上烃类化合物的产生,但同时抑制了H_2、CO和CH4等的产生。而醇类等液体产物中的羟基在此种反应条件下易于捕获一个氢自由基而产生脱水反应,最终转变为烷烃类化合物。
【关键词】:近零碳排放电厂 二氧化碳减排 可再生能源 电催化 甲醇合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主要符号表12-13
  • 第1章 绪论13-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6
  • 1.1.1 能源利用现状及二氧化碳排放13-14
  • 1.1.2 二氧化碳减排方法14-15
  • 1.1.3 NZCE概念电场15-16
  • 1.2 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方法16-23
  • 1.2.1 光化学法催化转化二氧化碳16-20
  • 1.2.2 电化学法催化转化二氧化碳20-23
  • 1.3 课题选择和研究内容23-25
  • 第2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25-33
  • 2.1 研究方法25-28
  • 2.1.1 甲醇合成路径分析25-26
  • 2.1.2 甲醇合成路径建模26-28
  • 2.2 研究设备28-30
  • 2.2.1 ASPEN PLUS商业化工过程模拟软件28-29
  • 2.2.2 CO_2和H_2O实验台架29-30
  • 2.3 研究准备和参数设定30-33
  • 2.3.1 甲醇合成路径的模拟参数30-31
  • 2.3.2 甲醇合成的催化加氢动力学方程31-32
  • 2.3.3 CO_2和H_2O的催化转化实验方案32-33
  • 第3章 NZCE电场的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33-47
  • 3.1 三种甲醇合成路径的比较33-35
  • 3.2 催化加氢法NZCE电厂的过程模拟35-40
  • 3.2.1 建模35-37
  • 3.2.2 系统优化37-38
  • 3.2.3 质能平衡分析38-40
  • 3.3 电化学法NZCE电厂的过程模拟40-44
  • 3.3.1 建模40-41
  • 3.3.2 质能平衡分析41-43
  • 3.3.3 CO_2排放和能量效率43-44
  • 3.4 经济性分析44-47
  • 第4章 CO_2和H_2O的电化学催化转化实验研究结果分析47-52
  • 4.1 电晕放电电极的表征47-48
  • 4.2 无催化剂下CO_2和H_2O的催化转化48-50
  • 4.3 CO_2和H_2O在纳米CUO下的催化转化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含录用)的学术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平;;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2 周清;叶盛芳;柳永兵;张海洋;;甲醇合成放空量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氮肥;2008年02期

3 陈铁军;沈艳河;李新瑞;姜海波;;基于链系统方法的甲醇合成过程控制及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7期

4 聂磊;曹金松;;通过博源甲醇项目浅析甲醇合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化工;2010年06期

5 李金娟;武二妮;;甲醇合成水冷反应器的优化设计[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年01期

6 万俊宏;孔岩;马辉;;甲醇合成组分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J];河北化工;2011年05期

7 钱伯章;;甲醇生产技术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3期

8 陈媛媛;;影响甲醇合成的因素[J];广州化工;2012年10期

9 王剑锋;;托普索甲醇合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神华科技;2013年04期

10 贾让平;杨家彬;李生辉;;甲醇合成的影响因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干红;叶鑫;李延生;;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热集成[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解庆龙;;国内外生物质制甲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孙绪江;;1,4-环己烷二甲醇合成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侯梦溪;张海涛;房鼎业;应卫勇;虞昊;吴志文;;NC309催化剂上反应条件对甲醇合成影响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房克功;杨成;孙予罕;;富CO_2合成气制甲醇用Zr-Cu/ZnO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卫;;焦炉煤气甲醇生产技术[A];第二期焦化技术培训教材[C];2008年

7 何玲;寇元;;可溶性铜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合成甲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斌;新型甲醇合成系统投运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刘方斌 张兴刚;我自主大型甲醇技术走向成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驻山西首席记者 石中生;三晋大地多见甲醇汽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楼寿林;林达大型甲醇合成技术世界一流[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徐淑江;久泰能源100万吨甲醇项目试车成功[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大同:6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正酣[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敬彩;甲醇:技术升级该从何处破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记者 刘雅文;甲醇行业共商加快下游开拓[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董万森;我低压甲醇合成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记者 齐宇强邋通讯员 文正云;60万吨煤甲醇项目在咸阳奠基开工[N];陕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低润湿性涓流床中流体力学行为及三相甲醇合成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旭聪;甲醇热裂解规律及其在点火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徐元利;甲醇裂解气对点燃式电控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毅;流化床甲醇制汽油工艺基础及中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李建伟;列管式甲醇合成反应器及其所用催化剂的综合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6 徐祥;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陈征;甲醇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贵泉;Zn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转化制轻质芳烃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赵文平;甲醇在纳米HZSM-5和HMCM-22沸石上芳构化和烷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海鹏;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红;温室气体CO_2制甲醇的Cu基催化剂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2 张琴;冷却通道内甲醇催化分解反应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孟亚利;钒钼基催化剂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二甲氧基甲烷[D];天津大学;2014年

4 张灵玲;甲醇制丙烯分离流程的模拟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李岩;金属改性HZSM-5分子筛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董清华;改性V_2O_5/TiO_2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制DMM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7 丁立;MTP甲醇制丙烯催化剂性能研究及制备的初步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刘立飞;甲烷制备甲醇的原电池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德美;膜分离回收甲醇合成驰放气的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张永红;煤原料合成甲醇生产过程的模拟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9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9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