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乙烯亚胺 辣根过氧化物酶 乳酸脱氢酶 构象变化 相互作用 催化活性 热稳定性 热力学参数
【摘要】:近年来,聚乙烯亚胺(PEI)基因载体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转染效率而备受基因工程界的青睐,但其潜在的安全性理论依据尚不明确,尤其是对功能性蛋白(如酶)的影响机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学手段,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以及ITC技术研究了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构象、催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对PEI与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为PEI作为基因载体材料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PEI对HRP的构象和功能均有显著影响。(1)PEI的存在主要影响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影响程度有限,对于构象的影响可能是PEI与HRP形成了复合物,引起肽链骨架发生变化,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附近微区环境的疏水性及两种氨基酸在极性环境中的暴露程度发生了改变;(2)PEI可以增强HRP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催化活性,同时其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也发生了变化,但其耐高温能力有所削弱;(3)根据ITC结果显示PEI与HRP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热效应,PEI与HRP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第一步△H10,AS10,而第二步△H20,△S20,故PEI与HRP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LDH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构象和催化功能也因PEI的存在发生了明显变化。(1)在30℃测定条件下,PEI的加入可使LDH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也发生相应变化,与此同时LDH的耐热稳定性也出现明显削弱;(2)与HRP不同的是PEI的加入不仅导致LDH二级结构增强,同时三级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附近微区环境变化十分剧烈,两种氨基酸基团在极性溶剂中的暴露程度也有所改变,LDH与PEI之间很可能形成了复合物;(3)从ITC结果来看,PEI与LDH结合的过程为一个吸热过程,其△H0,AS0,说明PEI与LDH之问的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并且是一个熵驱动的过程。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 辣根过氧化物酶 乳酸脱氢酶 构象变化 相互作用 催化活性 热稳定性 热力学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9.8;O64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材料13-14
- 1.3 聚乙烯亚胺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14-15
- 1.4 辣根过氧化物酶15-19
- 1.5 乳酸脱氢酶19-21
- 1.6 选题思路及主要内容21-25
- 1.6.1 研究思路21-23
- 1.6.2 主要内容23-25
- 第二章 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25-45
- 2.1 引言25
- 2.2 试验部分25-30
- 2.2.1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25-26
- 2.2.2 储备液的配制26-27
- 2.2.3 紫外光谱扫描27-28
- 2.2.4 圆二色谱测定28
- 2.2.5 荧光光谱的检测28
- 2.2.6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28-29
- 2.2.7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检测29
- 2.2.8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29-30
- 2.2.9 ITC30
- 2.3 结果与讨论30-44
- 2.3.1 紫外吸收光谱30-31
- 2.3.2 圆二色谱31-32
- 2.3.3 荧光光谱32-37
- 2.3.4 等温滴定量热分析37-40
- 2.3.5 PEI对HRP催化活性的影响40-41
- 2.3.6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41-43
- 2.3.7 PEI对HRP热稳定性的影响43-44
- 2.4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聚乙烯亚胺对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45-65
- 3.1 引言45-46
- 3.2 试验部分46-49
- 3.2.1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46
- 3.2.2 溶液的配制46-47
- 3.2.3 紫外光谱检测47
- 3.2.4 圆二色谱扫描47
- 3.2.5 荧光光谱的测定47-48
- 3.2.6 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48
- 3.2.7 乳酸脱氢酶的热稳定性检测48
- 3.2.8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8-49
- 3.2.9 ITC49
- 3.3 结果与讨论49-63
- 3.3.1 紫外吸收光谱49-51
- 3.3.2 圆二色谱51-52
- 3.3.3 荧光光谱52-57
- 3.3.4 等温滴定量热分析57-60
- 3.3.5 PEI对LDH催化活性的影响60-61
- 3.3.6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61-62
- 3.3.7 PEI对LDH热稳定性的影响62-63
- 3.4 本章小结63-65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4.1 结论65-66
- 4.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旺明;装饰性电镀黑镍[J];防腐包装;1983年04期
2 李非凡;田华雨;陈磊;夏加亮;陈学思;景遐斌;;六氯环三磷腈交联寡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基因载体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3 ;部分国外造纸刊物文摘[J];上海造纸;1973年02期
4 范颖;姚静;周建平;;细胞核靶向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偶联物的制备及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12期
5 董璇;田华雨;陈杰;夏加亮;陈学思;危岩;;京尼平交联低聚乙烯亚胺智能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1年09期
6 李宏振;方桂珍;马英梅;李俊业;马艳丽;金钟玲;;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脲酸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7 张昕;高保娇;王蕊欣;李刚;;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制备[J];合成化学;2007年03期
8 李宏振;方桂珍;李俊业;马英梅;马艳丽;金钟玲;;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胆红素吸附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5期
9 卢耀勇;王冬晓;王建国;张霞;王莺;;纳米金-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0期
10 杨阳;郭霞;;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和油酸的负电性基因载体(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铠;董庆;刘瑞鹏;黄长荣;宁强;于静;金仁华;;聚乙烯亚胺和聚乙二醇磺酸酯接枝反应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林贻超;孔春龙;陈亮;;负载聚乙烯亚胺金属有机骨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捕获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3 李又欣;D.Fischer;T.Bieber;H-P.Els釨sser;T.Kissel;;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一种用于细胞转染的有效阳离子聚合物(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钧;蔡佳;黄平;高小玲;蒋新国;;糖基修饰聚乙烯亚胺作为肺部基因递释载体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旋;孙云霞;张先正;卓仁禧;;生物素化双硫键交联聚乙烯亚胺/亲和素偶联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杨树龙;杜凤移;王皓;赵绘存;杨英;杨军;;半乳糖化聚乙烯亚胺对细胞的靶向转染[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振林;彭琪;卓仁禧;;通过硫硫键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董璇;夏加亮;陈杰;田华雨;陈学思;危岩;;京尼平交联寡聚乙烯亚胺新型智能聚阳离子基因载体[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贾晋;吴爱华;栾胜基;;聚乙烯亚胺吸附重金属铜离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马昆;胡敏新;汪卫军;齐岩;邹积宏;邱利焱;金一;;新型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爽;改性聚乙烯亚胺及其叶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艳;聚乙烯亚胺—阴离子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李达;基于聚乙烯亚胺为骨架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郭志华;新型改性聚乙烯亚胺脂质体载药系统用于传递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江永南;聚乙烯亚胺—胆固醇结合脂质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系统研究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孙俊;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核酸载体的性能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剑;靶向聚乙烯亚胺介导的SHP基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郑蒙;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高效低毒基因载体[D];苏州大学;2012年
9 黄付伟;基于改性聚乙烯亚胺的聚阳离子基因传递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志杰;聚乙烯亚胺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构象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2 徐东;以邻苯二甲醛和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为构建单元的新型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钱科森;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去除镍和铅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艺;煤/聚乙烯亚胺交联复合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菁;靶向性的聚乙烯亚胺荧光碳点的载基因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周锐;叶酸复合聚乙烯亚胺修饰氧化石墨烯负载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抗鼻咽癌活性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莫君勇;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8 林琳;胍基化聚乙烯亚胺非病毒转基因载体[D];天津大学;2008年
9 许晨;聚乙烯亚胺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李宏振;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脲酸和胆红素的吸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9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