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氟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合成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氟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合成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含氟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表面性能 织物整理
【摘要】:本文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分别制备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ABA型氟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测试了共聚物乳液及其溶液的表面张力,采用旋涂成膜法制备了共聚物膜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其表面组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聚合物膜的表面形貌,测试了其表面接触角,最后将嵌段共聚物乳化配制成整理工作液应用于棉织物整理,系统研究了整理剂含氟量与织物整理应用性能间的关系。以聚乙二醇和2-溴异丁酰溴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引发剂。将大分子引发剂用于十三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不同分子量的ABA型含氟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以红外(FT-IR)、核磁(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产物结构,证实聚合反应可控性强。由嵌段共聚产物在不加乳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共聚物乳液,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具有自乳化性。研究了共聚物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低至23.9mN/m,乙酸乙酯溶液表面张力最低为19.6mN/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发现热处理前后薄膜表面氟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后薄膜对水的接触角增大,AFM测试发现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具有“尖峰”型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中氟烷基在热作用下会与主链发生微相分离并向膜表面迁移富集。通过十三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合,在大分子引发剂和催化体系的作用下,由ATRP得到了多种不同氟含量的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产物结构通过FT-IR、NMR和GPC得以表征。研究了共聚物型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氟含量的增加,聚合物膜对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逐渐增大。共聚物型嵌段共聚物的表面自由能低至0.96×10-2N/m。最后,将制备的嵌段聚合物乳液应用于织物整理,发现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性随着整理剂氟含量的增加越来越好。当氟含量为28%时,织物拒水效果最佳,接触角能达到135°,拒水等级为100分。水洗10次后整理织物的拒水性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表明拒水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含氟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表面性能 织物整理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195.2;O631.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4
- 1.1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概述11-16
- 1.1.1 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与性能11
- 1.1.2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发展11-12
- 1.1.3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结构12-13
- 1.1.4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分类13-16
- 1.2 聚醚的结构与性能16
- 1.3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16-21
- 1.3.1 概述16-17
- 1.3.2 稳定自由基调控聚合17-18
- 1.3.3 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聚合18-19
- 1.3.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19-21
- 1.4 拒水拒油机理21-22
-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23-24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测试方法24-29
-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24-25
- 2.1.1 实验材料24
- 2.1.2 实验试剂24-25
- 2.1.3 实验仪器25
- 2.2 测试方法25-29
- 2.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25-26
- 2.2.2 核磁共振谱26
- 2.2.3 凝胶渗透色谱仪26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26
- 2.2.5 扫描电镜26
- 2.2.6 原子力显微镜26
- 2.2.7 热重分析26
- 2.2.8 乳液粒径分析26
- 2.2.9 乳液稳定性测试26-27
- 2.2.10 表面张力测试27
- 2.2.11 耐洗性测试27
- 2.2.12 喷淋测试27-28
- 2.2.13 对水、对油接触角测试28-29
- 第三章 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合成及其表面活性29-39
- 3.1 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29-30
- 3.1.1 大分子引发剂Br-PEG(200)-Br的合成29
- 3.1.2 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29-30
- 3.2 含氟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乳液和乙酸乙酯溶液的制备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7
- 3.3.1 结构表征31-36
- 3.3.2 乳液性能测试36
- 3.3.3 表面张力测试36-37
- 3.4 小结37-39
- 第四章 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膜性能研究39-49
- 4.1 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39-40
- 4.1.1 大分子引发剂Br-PEG(600)-Br的合成39
- 4.1.2 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39-40
- 4.2 共聚物薄膜的制备40
- 4.3 结果与讨论40-48
- 4.3.1 结构表征40-44
- 4.3.2 聚合物薄膜的XPS分析44-45
- 4.3.3 聚合物薄膜的AFM分析45-47
- 4.3.4 聚合物薄膜的接触角测试47-48
- 4.4 小结48-49
- 第五章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膜性能研究49-59
- 5.1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共聚49-50
- 5.1.1 大分子引发剂Br-PEG(2000)-Br的合成49
- 5.1.2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49-50
- 5.2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薄膜的制备50
- 5.3 结果与讨论50-58
- 5.3.1 结构表征50-54
- 5.3.2 聚合物薄膜的XPS分析54-56
- 5.3.3 聚合物薄膜的AFM分析56
- 5.3.4 聚合物薄膜的接触角测试56-58
- 5.4 小结58-59
- 第六章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的乳化及织物整理应用59-66
- 6.1 含氟共聚物型嵌段聚合物的制备59
- 6.2 整理工作液配制59
- 6.3 整理工艺59-60
- 6.4 结果与讨论60-65
- 6.4.1 聚合物的GPC分析60-61
- 6.4.2 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61
- 6.4.3 整理织物的热分析61-63
- 6.4.4 整理织物的接触角测试63
- 6.4.5 整理织物的喷淋测试63-64
- 6.4.6 整理织物的拒水耐久性测试64-65
- 6.5 小结65-66
- 第七章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吕qG,赵国良;嵌段共聚物微观分相理论[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 罗筱烈,马德柱,蒋文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链化学结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许晓秋,黄树基,李凤英,邢利燕,,孙佳年,孙杨;乙丙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李欣欣,林佳雄,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含氟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J];化学世界;2000年S1期
5 傅志峰,杨万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李虹,张兆斌,胡春圃,应圣康;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水溶性含氟嵌段共聚物(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5期
7 梁晖,卢江,胡静,邓云祥;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8 常怀春,吕通建,郭文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2001年08期
9 李鲲,郭建华,李欣欣,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两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爱英,冯增国,张勇,巴建华;聚乙二醇-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降解行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花;;双亲水嵌段共聚物存在下纳米球自聚集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李一鸣;;嵌段共聚物与结构不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对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玉荣;陈天宇;王新平;;成膜条件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施泽华;闵博飞;吴斌;谌东中;;新型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液晶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李学进;梁好均;;嵌段共聚物体系的多尺度分子模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李玉虎;宫玉梅;何天白;;溶剂择优亲和性对溶液浇铸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于彬;李宝会;史安昌;;两嵌段共聚物在多种受限环境中的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汪蓉;;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魏朵;郭荣;;嵌段共聚物的亲疏链长度对亲水改性布洛芬/嵌段共聚物复合聚集体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非;李春忠;;定向嵌段共聚物薄膜制备纳米孔阵列模板[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霞;分子“模板”可控制合成材料的形状[N];科技日报;2010年
2 陶文;陶氏推出九款开发型烯烃嵌段共聚物[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他在黑暗的未知中寻找光明[N];文汇报;2012年
4 记者 吴苡婷;在微观世界中精准重构[N];上海科技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广政;含多肽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美娇;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成复杂结构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王亚芬;组装体的形貌、结构调控及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4 江志斌;高分子在受限条件下的构象和自组装的理论模拟[D];南京大学;2014年
5 马世营;不同拓扑结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于一涛;马来酸酐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RAFT细乳液聚合与表征[D];浙江大学;2011年
7 田洲;高性能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制备的新方法—气氛切换聚合过程及其模型化[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伟峰;乙烯/辛烯溶液共聚及其聚合物链结构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4年
9 黄杰;RAFT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物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李超;二茂铁基和(或)偶氮苯基化合物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两嵌段共聚物在几何受限下的自组装动力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元中;双亲嵌段共聚物 PSt-b-P(St-alt-MA)-b-PAA的自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晓玉;固体表面介导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和双亲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聚集体结构转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汀;嵌段共聚物PS-b-PLA薄膜自组装形貌和结构及应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德强;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线形和四臂星形聚合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陈雷;共价键与多重氢键键合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溶液自组装[D];浙江大学;2015年
7 姜文博;复杂嵌段共聚物在球形空间受限情况下的自组装[D];温州大学;2015年
8 任锴;基于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晨;基于二噻吩并噻咯的荧光小分子和全共轭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强;荧光温敏性丁二烯橡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4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