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及其作为信号标记物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1 17:13

  本文关键词: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及其作为信号标记物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间隙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汞离子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磁性纳米材料


【摘要】:目的:通过沉积纳米金颗粒(Au NPs)调控微型梳状叉指阵列电极(IDAM)间隙大小制作纳米间隙电极(NGE),构筑以胸腺嘧啶-汞-胸腺嘧啶(T-Hg-T)配位化学结构为特异性识别敏感界面的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用于重金属Hg~(2+)离子检测研究。纳米金颗粒点缀壳聚糖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CHIT-Au NPs-MWCNTs)作为敏感界面,金属离子功能化的免疫复合物作为信号标记物,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分析检测。方法:1.通过经典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合适尺寸大小的金纳米粒子(Au NPs),再利用化学沉积方法,将Au NPs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固定在微型梳状叉指阵列电极上。借助纳米金颗粒电极间隙中的原位生长调节Au NPs的尺寸,并使其均匀的分布在微型梳状叉指阵列电极2.5μm宽的电极叉指间隙中。经此方法原叉指阵列电极的间隙尺寸由微米级别降低到颗粒间间隙纳米级,构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间隙电极(NGE)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此过程的电极表面及电极间隙进行表征分析。选择一条合适的富含胸腺嘧啶(T)的5’端为巯基(-SH),3’端为氨基(-NH2)寡核苷酸链为核酸探针,通过EDC/NHS缩合反应将电化学标记物二茂铁甲酸(Fc)连接在核酸探针的3’端,5’端经Au-SH键自组装固定于纳米间隙电极表面,构建对Hg~(2+)离子有特异选择性的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2.甲胎蛋白(AFP)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本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壳聚糖(CHIT)和四水氯金酸(HAu Cl4·4H2O)进行敏感界面构筑。通过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金颗粒点缀壳聚糖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CHIT-Au NPs-MWCNTs),并以此为敏感界面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将一抗(Ab1)以化学键Au-N的方式引入到CHIT-Au NPs MWCNTs修饰电极表面,表面剩余的未结合活性位点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后得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然后使用一锅合成法合成氨基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PAN@Fe_3O_4,并以此为载体固定二抗(Ab2)。制备得到的金属离子(Hg~(2+))功能化的免疫复合物作为信号标记物可用于检测甲胎蛋白。用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来表征免疫传感器的整个构筑过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该传感器上AFP的响应信号进行检测。结果:1.制备出颗粒均匀尺寸约16纳米金纳米粒子,并均匀且有规律地沉积于微型梳状叉指阵列电极表面,经纳米金颗粒原位生长后构建成为合适纳米间距的纳米间隙电极,通过SEM表征此过程得到的纳米金颗粒大小和纳米间隙电极的间隙尺寸与设想一致。纳米间隙电极表面的核酸探针的自组装过程,通过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进行表征。该传感器对Hg~(2+)的检测结果为:随着不同浓度的Hg~(2+)离子(1 p M~15 p M)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不断地结合到纳米间隙电极表面,电极的响应电流逐渐减小,电化学阻抗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C)和电子转移阻抗的绝对值(ΔRet)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Z/105Ω=4.81+0.249C/p M(R~2=0.989)。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对Hg~(2+)离子的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且具备良好的选择性。2.本实验合成了壳聚糖-金-多壁碳纳米管(CHIT-Au NPs-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敏感界面,再通过合成了以氨基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为二抗载体以重金属离子为信号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Hg~(2+)-PAN@Fe_3O_4-Ab2),构建了基于重金属为信号标记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用于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对免疫传感器及电化学检测过程各步骤进行表征后,经条件优化,甲胎蛋白浓度与免疫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在浓度范围为10pg/m L-2.5ng/m L和2.5ng/m L-60ng/m L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在这两个浓度范围内相应的线性相关方程分别为:ΔI=1.50+0.61CAFP R~2=0.976,ΔI=2.51+0.071CAFP R~2=0.976。在实际样品分析中与ELLSA法同时检测6个样品,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83%。结论:1.构建的基于纳米金颗粒(Au NPs)对微型梳状叉指阵列电极(IDAM)进行改造而成的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重金属Hg~(2+)离子显示出良好的灵敏度以及优异的选择性,并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实际血清样品的分析应用。2.构建的以纳米金颗粒点缀壳聚糖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CHIT-Au NPs-MWCNTs)为敏感界面,金属离子功能化的免疫复合物(Hg~(2+)-PAN@Fe_3O_4-Ab2)作为信号标记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定量检测。该免疫传感器对检测物甲胎蛋白的检测显示出良好的灵敏度,通过与ELLSA法同检测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了本实验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效果可以满足一些痕量浓度的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的检测。
【关键词】:纳米间隙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汞离子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磁性纳米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
【目录】:
  • 摘要9-13
  • Abstract13-17
  • 第一部分 构建可控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并用于重金属离子汞(Ⅱ)的分析测定17-45
  • 前言17-21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21-27
  • 1 研究内容21
  • 2 材料与方法21-27
  • 2.1 实验材料21-22
  • 2.2 实验方法22-27
  • 结果与讨论27-38
  • 1 纳米间隙电极的显微结构表征27
  • 2 可控纳米间隙电极的电化学表征27-31
  • 3 实验条件优化31-33
  • 4 可控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对Hg~(2+)的电化学检测分析33-35
  • 5 传感器对Hg~(2+)电化学检测的选择性考察35-37
  • 6 血清样品分析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5
  • 第二部分 构建基于重金属离子作为标志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研究45-72
  • 前言45-50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50-57
  • 1 研究内容50
  • 2 材料与方法50-57
  • 2.1 实验材料50-51
  • 2.2 实验方法51-57
  • 结果与讨论57-64
  • 1 扫描电镜对壳聚糖-金-多壁碳纳米管(CHIT-Au NPs- MWCNTs)复合材料的表征57-58
  • 2 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对免疫传感器及电化学检测过程各步骤的表征58-60
  • 3 实验条件优化60-61
  • 4 免疫传感器的对甲胎蛋白的电化学检测分析61-63
  • 5 实际样品分析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2
  • 综述 基于生物敏感界面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进展72-94
  • 参考文献88-94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94-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华,刘春艳,张志颖,江龙,李津如;有序纳米金颗粒的多层组装[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4年04期

2 欧雪梅,江龙;利用不同链长的磷脂酰胆碱制备纳米金颗粒[J];科学通报;1998年13期

3 王青;朱红志;羊小海;王柯敏;杨丽娟;丁静;;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用于甲氧檗因高灵敏检测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13期

4 郑海霞;黄博能;胡君曼;龚喟;;制备特定尺寸的纳米金颗粒方法及性能表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姚晶;林燕;李佳;周群芳;梁勇;;三种纳米金颗粒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效率和特异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2年01期

6 刘杉杉;;纳米金颗粒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广西轻工业;2011年11期

7 蒋彩云;马美华;余芳;陶恩锦;杨爱萍;李小华;;纳米金颗粒检测蔬菜中重金属铅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12期

8 刘涛,唐季安,韩梅梅,江龙;纳米金颗粒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DNA中的表面修饰作用[J];科学通报;2003年04期

9 谢娟;王延吉;李艳廷;赵新强;魏雨;;粒径可控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J];黄金;2008年07期

10 王青;刘卫;羊小海;王柯敏;刘沛;何磊良;;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向民;崔锦峰;杨保平;贾均红;;纳米金颗粒在氨基硅烷自组装薄膜上的组装及其摩擦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李丹;陈启元;张玲;陈平;;基于纳米金颗粒增强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永;李旺;刘卓靓;聂舟;姚守拙;;基于多肽诱导纳米金颗粒聚集行为的分子逻辑门开发[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郭睿;潘敏洁;史向阳;;尺寸可控的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稳定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李倩茹;张耀军;郝雄文;张柱朋;李东祥;;柠檬酸还原法制备均一的小尺寸纳米金颗粒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6 文莉;古萍英;周剑章;傅锦坤;姚炳新;林仲华;;细菌吸附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彭琛;周本青;赵炳辉;汤光宇;史向阳;;泛影酸/叶酸修饰的多功能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用于肿瘤的靶向CT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严宏;基于刚性芳炔硫醚的纳米金自组装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李心;纳米金颗粒在生物光学传感及成像中的一些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闫晓庆;基于限域效应的纳米金颗粒热稳定性研究及其在醇类分子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翠红;纳米金颗粒对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曲文刚;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调控及相关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斌;纳米金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压力调控[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荣娟;纳米金颗粒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用于microRNA检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杨艳琳;纳米金颗粒介导的高效筛选免疫原性多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朱思维;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及其作为信号标记物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D];皖南医学院;2016年

5 黄鑫;多功能聚合物配体制备荧光纳米金颗粒及其生物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丽娟;基于纳米金颗粒与限制性内切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雨双;纳米金颗粒与牛血清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丽燕;基于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技术的离子与小分子的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刘里;荧光纳米金颗粒的合成、荧光性能及毒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嵇海宁;纳米金颗粒分子逻辑门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5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