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S-S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基因转染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5:29

  本文关键词:含S-S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基因转染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因运送 聚(β-氨基酯) 聚乙烯亚胺 二硫键


【摘要】:作为病毒载体的替代品,阳离子聚合物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方面显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它可以与特定基因结合形成基因复合物,在内吞作用下进入细胞从而实现基因运送。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两种阳离子聚合物型基因载体:含二硫键的聚(p-氨基酯)(PBAE)和羟基化聚乙烯亚胺(PEI)。二硫键在细胞外相对稳定,而在细胞质内由于存在较高浓度的谷胱甘肽,二硫键能够快速的裂开表现出一种响应机制。据此我们在设计聚(β-氨基酯)时,首先将二硫键引入双丙烯酸酯单体中,然后通过其与氨基醇的交联,制备出64种含有二硫键的聚(p-氨基酯)。在进行了基因转染和细胞毒性等相关实验后,我们筛选出四个转染表现很好的样品:SF7-1、SF7-2、SF7-3和SF7-4。结果显示,在A549细胞中和COS7细胞中,它们的最高转染效率分别达到48%、43%、52%、47%和56%、60%、52%、49%,与对照样品PEI 25kDa相比,它们在拥有较高转染效率的同时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在基因运送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聚乙烯亚胺是目前最有效的阳离子非病毒基因载体之一,通常情况下,分子量较大的PEI的基因转染效率相对较高,但与此同时它的细胞毒性也会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PEI作为基因运送载体的应用。在本论文中我们将不同比例的N-(2-羟乙基)丙烯酰胺修饰到PEI1800上实现PEI羟基化,然后将羟基化的PEI1800与具有生物降解性的交联剂N,N'-双(丙烯酰)胱胺反应,实现两者的交联聚合,制备得到一系列羟基化的PEI聚合物。其中的P5、P8、P11和P18具有很好的转染表现,在A549细胞中和COS7细胞中,它们的最高转染效率分别达到35%、42%、40%、36%和39%、42%、49%、37%。我们发现其中修饰20%比例羟基的P8和P11转染效率最有优势,可见在PEI中引入适量羟基对提高其转染效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基因运送 聚(β-氨基酯) 聚乙烯亚胺 二硫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9
  • 1.1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转染载体9-14
  • 1.1.1 聚(β-氨基酯) (PBAE)10
  • 1.1.2 聚乙烯亚胺(PEI)10-12
  • 1.1.3 聚赖氨酸(PLL)12-13
  • 1.1.4 其他阳离子聚合物13-14
  • 1.2 阳离子聚合物的基因转染机理14-16
  • 1.2.1 细胞吸收14-15
  • 1.2.2 脱离内涵体15
  • 1.2.3 质粒DNA的解离15-16
  • 1.2.4 质粒DNA进入细胞核16
  • 1.3 聚合物基因载体发展的障碍及发展前景16-17
  • 1.4 研究内容17-19
  • 2 含二硫键的聚(B-氨基酯)基因载体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19-35
  • 2.1 仪器与试剂19-20
  • 2.1.1 实验仪器19
  • 2.1.2 实验试剂19-20
  • 2.2 实验内容20-22
  • 2.2.1 含二硫键的丙烯酸酯单体S的合成20
  • 2.2.2 丙烯酸酯封端的聚(β-氨基酯)的合成20-21
  • 2.2.3 小分子胺封端的聚(β-氨基酯)的合成21-22
  • 2.3 聚合物作为质粒DNA转染载体的性能研究22-25
  • 2.3.1 实验材料22-23
  • 2.3.2 实验方法23-25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25-33
  • 2.4.1 含二硫键的聚(β-氨基酯)聚合物的合成25-28
  • 2.4.2 聚(β-氨基酯)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28-33
  • 2.5 本章小结33-35
  • 3 PEI衍生物基因载体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35-48
  • 3.1 仪器与试剂35-36
  • 3.1.1 实验仪器35
  • 3.1.2 实验试剂35-36
  • 3.2 PEI衍生物的合成36-39
  • 3.2.1 N,N'-双(丙烯酰)胱胺(CBA)交联剂的合成36
  • 3.2.2 PEI的羟基化修饰36-37
  • 3.2.3 PEI聚合物的合成37-39
  • 3.3 聚合物作为质粒DNA转染载体的性能研究39-40
  • 3.3.1 实验材料39
  • 3.3.2 实验方法39-40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40-46
  • 3.4.1 PEI聚合物的合成40-42
  • 3.4.2 PEI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42-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4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60
  • 附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奇,张开;静态二次离子质谱在聚合物表面研究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2期

2 胡承明;;利用细菌处理聚合物表面[J];世界科学;1989年11期

3 李兵,张开;聚合物表面与材料的耐候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3期

4 童乙青;热分析在聚合物阻燃研究中的应用[J];塑料科技;1993年01期

5 黄发荣;聚合物材料再循环利用的研究与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2期

6 董光能,李健,谢友柏,虞烈;聚合物摩擦系数的周期性降低现象[J];摩擦学学报;2000年03期

7 E.P.Ivanova,D.K.Pham,Y.V.Alekseeva,G.M.Demyashev,D.V.Nicolau;水溶液中蛋白质在聚合物表面共价及非共价吸附的控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8 梅光泉;张翘楚;曾锦萍;;金属基树枝形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Allen Zielnik;;聚合物的降解与耐久性[J];环境技术;2007年03期

10 邹其超;唐琴琼;武利民;;反气相色谱法表征聚合物表面性质的方法比较[J];分析化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桂秋;郭楚;刘湘宁;原续波;盛京;;聚合物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及其界面间的相互作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甘胜华;刘莲英;马育红;杨鹏;杨万泰;;光活化聚合物表面烷基及其硅烷化:一种简单普遍在惰性表面制备高密度伯氨基用于蛋白质固定的方法[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王齐华;;聚合物表面性能研究[A];先进润滑抗磨材料研讨会论文集(PPT版)[C];2007年

4 杨鹏;张雪霞;杨彪;赵洪池;陈劲春;杨万泰;;面向蛋白质微排列的聚合物表面胺基化技术[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宋文龙;孙涛垒;宋延林;白玉白;刘凤岐;江雷;;电响应聚合物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张玉军;王琛;陈杰tb;;远程等离子体改性聚合物表面的自由基变化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陈志方;王新平;;玻璃态聚合物表面重构机理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红;王艺峰;胡小洋;詹红彬;马悠琴;李晓;M.A.Brook;H.Sheardow;;具有生物亲和活性的聚合物表面构筑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玉军;王琛;陈杰tb;;远程氩等离子体引发的聚合物表面接枝聚合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黄振华;邓建平;徐晶晶;杨万泰;;玉米淀粉在CPP膜表面偶合改性的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秀梅;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固封重金属及原位转化分子筛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刘连晓;树形烷氧醚修饰的智能聚合物[D];上海大学;2015年

3 赵强莉;颗粒/气体在聚合物界面聚集行为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徐菁;紫外光辐照法在聚合物表面引入小分子官能团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吴家龙;超临界流体辅助的聚合物系脱挥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赵洪池;聚合物表面羟基化及其在化学键组装和生物功能化方面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徐小飞;复杂构态聚合物流体热力学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柴春鹏;小环冠醚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珊;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徐孟进;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积分方程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湘瑶;新型嵌段磷脂仿生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用于钛表面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耿文博;阳离子基多响应性聚合物的RAFT制备及其在基因载体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林伟;保温建筑材料—秸秆地聚合物的工艺优化及抗酸碱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4 窦李;聚合方法对β-环糊精基聚合物吸附有机染料性能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伟娇;苄醚咪唑类梳状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孙大野;聚芳醚砜系列聚合物摩擦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方格;聚合物微热压成型及其微纳复合结构制备[D];郑州大学;2016年

8 薛璐璐;复合含糖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与蛋白质和癌细胞的相互作用[D];苏州大学;2016年

9 刘玉成;含S-S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基因转染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朱娟娟;粉煤灰—矿渣复合基矿物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80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80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