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催化 二氧化钛 钨酸铋 β-环糊精 三维石墨烯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作为处理水污染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门。传统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只能被紫外光激发,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钨酸铋和二氧化钛两种半导体复合,可以拓宽其光谱响应范围,制备出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β-环糊精内腔疏水,可以包覆各种有机分子,将其修饰到钨酸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表面可以增加其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此外二氧化钛催化效率受电子空穴复合的限制,而石墨烯高载流子传输速度可以有效地促进二氧化钛中电子和空穴分离。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可以为表面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有针对性地弥补二氧化钛的缺陷,并且将二氧化钛负载在三维石墨烯结构上也更易于回收重复利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水热法制备钨酸铋/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系统研究不同比例的钨酸铋、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发现当二氧化钛和钨酸铋物质的量比为6:1时光催化性能最优;在钨酸铋/二氧化钛上修饰β-环糊精,制备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复合材料,发现修饰过β-环糊精的复合材料吸附性能大大增强。第二,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组装的方式复合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将组装好的复合材料负载在三聚氰胺泡沫上,通过煅烧方式对氧化石墨烯热还原制备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探索不同比例的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性能,当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1.5时光催化性能最优。此外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并且容易回收再次利用。
【关键词】:光催化 二氧化钛 钨酸铋 β-环糊精 三维石墨烯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4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12
- 1.1.1 水污染现状9-10
- 1.1.2 光催化技术研究概述10-12
- 1.2 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12-16
- 1.2.1 二氧化钛的基本结构12-14
- 1.2.2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降解机理14-16
- 1.2.3 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的方法16
- 1.3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6-22
- 1.3.1 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7-20
- 1.3.2 钨酸铋/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0-21
- 1.3.3 环糊精修饰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1-22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2-24
- 第2章 实验部分24-30
- 2.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设备24-25
- 2.2 分析表征方法25-28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25-26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26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6
- 2.2.4 比表面积分析(BET)26
- 2.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26
- 2.2.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26-27
- 2.2.7 原子力显微镜(AFM)27
- 2.2.8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27
- 2.2.9 热重分析(TG)27
- 2.2.10 光催化性能测试27-28
- 2.3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复合材料的制备28-29
- 2.3.1 氧化铋的制备28
- 2.3.2 钨酸铋的制备28
- 2.3.3 钨酸铋/二氧化钛的制备28
- 2.3.4 CM-β-CD的制备28-29
- 2.3.5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的制备29
- 2.4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29-30
- 2.4.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29
- 2.4.2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的制备29-30
- 第3章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30-52
- 3.1 引言30
- 3.2 氧化铋模板的表征30-32
- 3.3 一维棒状钨酸铋的表征32-34
- 3.4 钨酸铋/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表征、比例调控及性能测试34-40
- 3.4.1 钨酸铋/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34-37
- 3.4.2 钨酸铋/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比例调控及性能测试37-40
- 3.5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的表征及性能测试40-50
- 3.5.1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的表征40-45
- 3.5.2 钨酸铋/二氧化钛/CM-β-CD的性能测试45-50
- 3.6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52-62
- 4.1 引言52-53
- 4.2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表征53-58
- 4.2.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53
- 4.2.2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表征53-58
- 4.3 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测试58-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J];氯碱工业;2000年10期
2 ;英成功从二氧化钛直接提取钛[J];氯碱工业;2000年12期
3 ;2000年世界二氧化钛供应趋紧[J];天津化工;2000年02期
4 ;二氧化钛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2001年01期
5 吴永庆;二氧化钛的制造[J];化学世界;1956年12期
6 丁宝桐;;日本二氧化钛提价[J];无机盐工业;1983年03期
7 丁宝桐;我国急于想进口二氧化钛[J];无机盐工业;1985年03期
8 张焕臻;泰国将建成一座二氧化钛厂[J];有色冶炼;1986年06期
9 陆山南;;世界二氧化钛的生产厂家简介[J];中国涂料;1987年03期
10 ;黑色氧化钛粉末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飞;杨志宁;张昭;;超声洗涤水合二氧化钛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2 林海;胡永平;;超细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的机理[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姚礼峰;邓江峰;沈强;张联盟;;厚度可控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王艳丽;王佳;卢琼;陈欣欣;张海娇;焦正;;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荧光修饰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孙庆文;林原;;快速制备具有颗粒填充的二氧化钛管阵列应用于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雷万华;王雪松;张宝文;;抗坏血酸表面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光动力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学军;张雅心;莫瑶;;介孔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远;刘卫军;谢峥;桂琳琳;唐有祺;;光诱导超亲水性氧化钛复合膜的研究[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马跃东;;晶型、粒径及复合比例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及应用[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朝章;崔超;李佳;胡斌;;新型氧化钛中空膜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波;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文欣;世界二氧化钛市场恢复性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肖化;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强劲[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2004年二氧化钛市场将出现强劲反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飘尘;2006年世界二氧化钛需求平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李港;全球二氧化钛货紧价升[N];国际商报;2003年
7 中塑;亚洲塑料用二氧化钛需求增长最快[N];国际商报;2003年
8 张海波;日本拟提高氧化钛出口价格[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饶兴鹤;全球二氧化钛市场炙手可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王军;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年增速2%-3%[N];广东建设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浩;基于二氧化钛团聚球的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蔡宁宁;氧化钛纤维的制备及其负载微纳米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晓凡;Ti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旭;单分散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组装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亚斌;沙柳纤维素/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邹晓新;多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万丽;氮氧化钛制备及其在氧电极中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和东亮;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罗燕;基于天然纤维素物质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颖;工业钛液制备铁掺杂硫酸化多孔二氧化钛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天成;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大伟;二氧化钛包覆云母氧化铁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邓琴;氟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尤会敏;酞菁敏化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肖秋实;空心镍锌铁氧体/二氧化钛/聚苯胺复合物的设计构筑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瑶;银掺杂多孔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朱亚娟;氧化纤维素负载敏化二氧化钛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明明;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D];遵义医学院;2016年
9 陈仕强;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乐;二氧化钛包覆钯中空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93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9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