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浸渍-裂解工艺对无压烧结制备六方氮化硼陶瓷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9 13:43

  本文关键词:浸渍-裂解工艺对无压烧结制备六方氮化硼陶瓷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六方氮化硼 无压烧结 浸渍 先驱体 性能


【摘要】:以硼酸-尿素混合水溶液作为h-BN先驱体,对无压烧结制备的高纯h-BN陶瓷进行了浸渍-裂解-二次无压烧结处理,以提高其致密度和性能。研究了先驱体溶液浓度和循环次数对浸渍-裂解-烧结后h-BN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先驱体溶液浓度的增大,h-BN陶瓷的密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均先升高后降低,浓度为68wt%时均达到最大。浓度过高会导致先驱体溶液在浸渍过程中发生析出,反而不利于浸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h-BN陶瓷的致密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及热导率均逐渐增大,但趋势逐渐变缓。循环6次得到的h-BN陶瓷的密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分别为1.465 g/cm3、84.1 MPa、1.52 MPa·m1/2、44.36 W·m-1·k-1,相对于未处理的h-BN陶瓷分别提高4.7%、31.6%、63.7%、31.2%。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六方氮化硼 无压烧结 浸渍 先驱体 性能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146;IRT15R3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PPZY2015B128)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分类号】:TQ174.1
【正文快照】: (Received 6 December 2015,accepted 26 January 2016)1引言六方氮化硼(h-BN)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先进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抗热震性能、较高的热导率以及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介电性能等[1-4],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原子能、光电、化工冶金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宏,顾培芷,赵惠琴,范景林;Si_3N_4-MgAl_2O_4-ZrO_2系材料的无压烧结研究[J];硅酸盐通报;1987年02期

2 张海军,李文超,钟香崇;O′-sialon-ZrO_2-SiC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合成及其热力学预报[J];硅酸盐学报;1999年01期

3 高纪明,陈松年,,肖汉宁,唐绍裘,杜海清;氧化铝/碳化钛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4 陈鹏,杨世源;低温无压烧结高铝材料的研制[J];佛山陶瓷;1998年03期

5 徐鑫,黄莉萍,葛其明,符锡仁;无压烧结制备氧氮化硅陶瓷[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6 宋艳艳;;碳化硼陶瓷的无压烧结[J];耐火与石灰;2011年05期

7 王君;张玉军;龚红宇;魏红康;;无压烧结碳化硼的研究进展[J];陶瓷;2008年01期

8 曹晓舟;王超;薛向欣;杨合;;无压烧结制备硼化钨陶瓷[J];无机材料学报;2014年05期

9 王君;张玉军;龚红宇;魏红康;;无压烧结碳化硼的研究进展[J];山东陶瓷;2007年06期

10 杨明辉,郝春云,杨海涛,高玲;无压烧结Al_2O_3/Si_3N_4纳米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J];佛山陶瓷;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春雷;付利华;陈百义;赵文林;李晓臣;李虎;;无压烧结碳化硅工艺及应用探索[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裴雨辰;;原位无压烧结制备Si_2N_2O-Si_3N_4复合材料[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皓;傅正义;王为民;袁润章;;无压烧结TiB_2-ZrB_2陶瓷的固溶结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达;陈沙鸥;景悦林;邵渭泉;张永成;栾伟娜;;纳米TiO_2陶瓷无压烧结的主烧结曲线[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立峰;汪长安;黄勇;;非平衡反应法制备钛硅碳陶瓷[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渭泉;稀土掺杂氧化铝恒速无压烧结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君敬;TiCx/Fe-Al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制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赵亮华;钛铝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1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061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