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微通道换热器 数值模拟 努赛尔数 流动阻力特性 阻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实际需求,机械和电子器件逐渐转向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导致机械和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热流密度急剧增大,温度过高,这极易造成器件的损坏。微通道换热器因为其尺寸微小、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和可有效强化传热过程等优势在微机电、微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国内外研究表明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尺寸将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对于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与流动阻力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平直微通道逆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考察了雷诺数(Re)和微通道的宽高比对传热特性与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微通道换热器的努赛尔数增加、压降增加、等效热阻下降;随着宽高比的增加微通道换热器的努赛尔数增加、压降增加、等效热阻下降。当微通道宽高比为1.67时,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达到最优。采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拟合出了Re范围为40到830时的流动阻力特性准则方程与传热特性准则方程,为该类平直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本论文提出在矩形微通道内置置阻块,并考察了阻块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和数量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持单一变量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特性,最佳阻块形状为菱形;最佳排列方式为对称式排列方式;最佳阻块数目为7;最优阻块边长为0.35mm。
【关键词】:微通道换热器 数值模拟 努赛尔数 流动阻力特性 阻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1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微通道的尺寸效应及流动阻力特性与传热特性10-14
- 1.2.1 微通道的尺寸效应10-12
- 1.2.2 微通道流体流动阻力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12-13
- 1.2.3 微通道中流体的换热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13-14
- 1.3 微通道换热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3.1 微通道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法14-16
- 1.3.2 微通道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方法16-18
- 1.4 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18-19
- 1.4.1 微通道换热器的优势18
- 1.4.2 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18-19
- 1.5 微通道换热器研究中的问题19
- 1.6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9-21
- 2 微通道换热器的模拟21-37
- 2.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21
- 2.2 微通道几何模型21-22
- 2.3 微通道数值模型22-23
- 2.3.1 模型假设22
- 2.3.2 控制方程22-23
- 2.3.3 边界条件23
- 2.4 模型求解23-25
- 2.4.1 网格划分23-24
- 2.4.2 求解器设置24-25
- 2.4.3 网格无关性检验25
- 2.5 模型验证25-28
- 2.5.1 实验用微通道换热器结构25-26
- 2.5.2 实验仪器26
- 2.5.3 热电偶温度校正26
- 2.5.4 实验流程26-27
- 2.5.5 实验与模拟结果比较27-28
- 2.6 数据处理过程涉及到参数28-30
- 2.7 结果与讨论30-35
- 2.7.1 雷诺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30-31
- 2.7.2 宽高比对换热特性的影响31
- 2.7.3 换热器等效热阻与雷诺数及宽高比的关系31-32
- 2.7.4 传热特性准则方程32-33
- 2.7.5 雷诺数及宽高比对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33-35
- 2.7.6 最佳宽高比的选择35
- 2.8 本章小结35-37
- 3 内置阻块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37-56
- 3.1 内置阻块的微通道换热器几何模型37-38
- 3.2 内置阻块的微通道换热器数学模型38-39
- 3.2.1 模型假设38
- 3.2.2 控制方程38
- 3.2.3 边界条件38-39
- 3.3 模型求解39-40
- 3.3.1 网格划分39
- 3.3.2 求解器设置39
- 3.3.3 网格无关性检验39-40
- 3.4 内置阻块微通道换热器与平直微通道换热器速度场和温度场比较40-42
- 3.5 阻块形状对传热特性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42-46
- 3.5.1 阻块形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42-43
- 3.5.2 阻块形状对流动性能的影响43-45
- 3.5.3 阻块形状的选择45-46
- 3.6 阻块排列方式对微通道传热特性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46-50
- 3.6.1 对称型和交错型排列方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47-48
- 3.6.2 对称型和交错型排列对流动性能的影响48-49
- 3.6.3 阻块排列方式的选择49-50
- 3.7 阻块数量对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50-52
- 3.7.1 阻块数量对微通道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50
- 3.7.2 阻块数量对流动性能的影响50-51
- 3.7.3 阻块数量的选择51-52
- 3.8 阻块大小对微通道传热特性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52-54
- 3.8.1 阻块大小对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52-53
- 3.8.2 阻块大小对微通道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53-54
- 3.8.3 阻块大小的选择54
- 3.9 本章小结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焰;谈金属对流换热器效率的评价[J];冶金能源;1991年03期
2 赵成红;;空气换热器结构的改进[J];化工设备设计;1991年04期
3 郝锦晋;浅谈节能高效的设备——半即热式换热器[J];山西食品工业;2003年02期
4 陈朝晖,王远成;不结垢换热器初探[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3年04期
5 高红,陈旭,朱企新;微型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04年04期
6 赵丽君;孔松涛;;换热器整体模型的数值研究方法[J];浙江化工;2008年02期
7 邓先和;蒋夫花;;换热器在大型化发展中的深度换热问题讨论[J];硫酸工业;2009年06期
8 郭崇志;肖乐;;换热器流固传热边界数值模拟温度场的顺序耦合方法[J];化工进展;2010年09期
9 郑雪苹;孙俊杰;李宝安;;新型换热器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14期
10 衡海祥;李吉昌;闫菊芳;;浅议化工企业换热器结垢的清理[J];纯碱工业;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平;刘丰;郭宏新;;高效特型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文峰;;锆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汪波;茅靳丰;耿世彬;韩旭;魏鹏;;国内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秋炀;曾敏;张冬洁;杨剑;王秋旺;;高温换热器研究开发进展[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磊;苑中显;;关于换热器冷、热流体流速匹配的寻优问题[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高效小温差换热器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A];2013年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平;;石化行业压缩机级间换热器检测方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8 姚杨;宋艳;;污水源热泵系统中多级淋激式换热器的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文集[C];2004年
9 郭佳;崔国民;吕岩岩;高孝忠;;变工况下多股流换热器通道排列设计工况点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余晓明;徐亮;邵乃宇;;空调换热器的性能试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子瑞 通讯员 孙艳玲;国内首台超大型换热器研制成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2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汪建业 四平市换热器协会会长 任俊超;四平——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换热器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危良才;环缝式高温金属换热器[N];中国建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乃仁;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2 周森泉;换热器温差场均匀性原则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1995年
3 柳雄斌;换热器及散热通道网络热性能的火积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4 董涛;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文键;基于PIV技术的换热器内部场分布特性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润涛;机房用乙二醇换热器优化控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伟平;大型冷箱内换热器及其配管系统的流体均配与传热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杜春涛;矿井回风喷淋换热器气液两相流仿真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魏唐棣;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郑继周;弹性管束换热器各组件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懿;一种热交换器的设计及在低温下的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蔡玲玲;燃气锅炉冷凝换热器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振涛;利用热泵系统回收矿井排风余热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锋;换热器表面污垢形成过程模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俊威;水产品解冻冷能回收用换热器开发研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迎凯;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微型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孙长久;变声速增压换热器工艺参数及性能分析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冰轮;基于知识工程的换热器类型和强化传热形式合理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周晓;乙烯裂解车间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的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
10 熊文倩;机载三股流换热器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4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06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