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高强度酚醛树脂泡沫炭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0:26

  本文关键词:高强度酚醛树脂泡沫炭的制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酚醛树脂 泡沫炭 发泡法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摘要】:以自制甲阶酚醛树脂为原料,通过发泡法制备泡沫炭,考察了发泡和炭化条件对泡沫炭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机械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泡沫在200~650℃之间应采用较慢的升温速率(1℃/min)进行炭化;由XRD分析发现,900℃炭化温度下所得泡沫炭主要以无定形炭形式存在,同时还存在NaCl晶体;SEM分析可知,表面活性剂吐温-80用量主要影响泡沫炭中泡孔的分布均匀性,发泡剂正己烷用量对泡沫炭的泡孔数量及孔径影响较大,而固化剂盐酸用量则对泡孔的孔径影响较大。泡沫炭制备的较佳工艺为:固化剂用量、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用量分别为甲阶树脂质量的3%、6%和6%,此条件下所得泡沫炭的泡孔孔径为50~150μm,孔泡结构规整、孔壁较薄,其表观密度为0.276 g/cm~3,比表面积为137.9 m~2/g,抗压强度为11.1 MPa。
【作者单位】: 云南省高校生物质化学炼制与合成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关键词】酚醛树脂 泡沫炭 发泡法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47)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4FA034)
【分类号】:TQ127.11;TB383.4
【正文快照】: LI Xue-mei,LIU Shou-qing,HUANG Yuan-bo,YANG Xiao-qin,ZHENG Yun-wu,HUANG Gui-xiang,ZHENG Zhi-feng(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 Chemical RefinerySynthesis,Yunnan Province;College of MaterialsEngineering,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起,王成扬;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2 陈青香;李铁虎;庄强;李风娟;程有亮;;制备工艺对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结构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0年04期

3 许静贤;郭领军;刘宁坤;李贺军;李克智;;微通道换热器用泡沫炭的制备及改性[J];炭素技术;2014年02期

4 安秉学;李同起;王成扬;;发泡条件对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形成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5年06期

5 王小军;杨俊和;詹亮;乔文明;张睿;梁晓怿;凌立成;;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结构及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陈青香;李铁虎;李风娟;庄强;程有亮;;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10年01期

7 Deniz Baran;Mehmet Ferhat Yardim;Hüsnü Atakül;Ekrem Ekinci;;以天然沥青岩为原料制备高压缩强度的泡沫炭(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3年02期

8 成会明,刘敏,苏革,侯鹏翔,沈祖洪;泡沫炭概述[J];炭素技术;2000年03期

9 张伟;王成扬;王妹先;张晓林;;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研究[J];炭素技术;2006年05期

10 张翠翠;王艳莉;詹亮;杨俊和;杨光智;凌立成;;泡沫炭在自发泡过程中的成核行为研究[J];炭素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戈敏;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正浩;泡沫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智明;新型树脂基泡沫炭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D];福州大学;2013年

3 罗蓓;烯丙基COPNA-BMI共聚树脂基泡沫炭材料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李平;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郝冬冬;非石墨化泡沫炭的浸渍动力学及其裂纹形成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朱登伟;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低发泡压力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许冰;煤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其工程放大效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洪刚;煤沥青基泡沫炭的结构控制及其复合增强[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然;酚醛树脂基泡沫炭的制备及其结构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88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088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