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与脱氮除磷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与脱氮除磷的研究
【摘要】:实验针对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其产电性能及对实验室模拟废水中有机物、氮和磷元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外电阻为1000Ω的情况下,该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可达371 m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301.6 m W·m~(-2),最大电流密度可达2.4 A·m~(-2),内阻为200Ω.当入水氨氮浓度为4 mmol·L~(-1)时,该电池的产电效果最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较好.研究还发现,电池最佳运行周期为72 h,阳极室出水最佳曝气时间为6 h,阳极室出水COD、TN和TP的降解率分别为93.3%、19.7%和44.8%.将阳极液曝气处理后,相对于阳极室入水其TN和TP的总去除率分别可达79.6%和95.2%.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MFC的阳极液中大多为球形菌,阴极电极表面有针状的结晶形成,经能谱测试为鸟粪石结晶.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氮源 除磷 产电 模拟废水
【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No.2014ZB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277052)~~
【分类号】:X703;TM911.45
【正文快照】: Supported by the Fun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No.2014ZB04)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China(No.21277052)2.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1Received 10 July 2015;received in revised f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刘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01期
3 洪义国;郭俊;孙国萍;;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4 谢珊;欧阳科;陈增松;;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5 师波;徐振波;;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6 黄健盛;李崇明;穆斌;穆世江;封丽;张韵;;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及废水处理技术[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年02期
7 ;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8期
8 ;微生物燃料电池 除污发电两相宜[J];青海石油;2012年01期
9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废水发电[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07期
10 吴丽;陈晓;张秀云;于芳;;同步废水处理及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2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3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4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5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7 张甜;彭汉勇;陈胜利;杨汉西;;基于大肠杆菌催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扩大化设计[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王金q,
本文编号:1114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11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