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淬火工艺探析
本文关键词: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淬火工艺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海南黎族 原始制陶技艺 淬火工艺 陶器淬火 树皮染料
【摘要】: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中的树皮浸泡液淬火工艺是陶瓷工艺史上罕见的个例,这种以植物染料为着色剂和陶坯烧成后液冷淬火的做法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大胆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智慧。本文深入分析了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中独特的树皮浸泡液冷淬火工艺的方法、步骤、原理及其文化内涵,指出作为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罕见工艺,黎族树皮液淬火工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并对当代陶艺创作具有较高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世界现代陶瓷设计史”(15YJC760126) 海南省社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海南黎族工艺文化研究”(HNSK(YB)15-103) 海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海南高校旅游产品设计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调查”
【分类号】:TQ174.65
【正文快照】: 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活态保存了距今约六千年前的原始制陶技艺,堪称人类制陶史上的活化石。海南黎族的原始制陶技艺除了以无轮泥条盘筑和露天平地堆烧著称之外,还保留了一种特殊的、在人类陶瓷工艺史上极为罕见的树皮液淬火工艺,即在陶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广志;;拉钩淬火工艺优化[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年05期
2 徐德惠;低温加热零保温淬火工艺的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4年06期
3 荀伟明;2Cr13闸板淬火工艺改进[J];金属热处理;1996年04期
4 李良福;轧辊重新淬火工艺的探讨[J];重型机械;2000年03期
5 段国炎,谢仕芳;45钢半轴薄壳淬火工艺的应用[J];热加工工艺;2003年03期
6 罗俊;拨叉淬火工艺改进[J];机械工程师;2005年09期
7 杨建伟;;钢轨“喷风”淬火工艺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6年01期
8 陈恒洪;;离合器齿轮轴的淬火工艺[J];热加工工艺;2006年04期
9 程震武;;新型静止式曲轴淬火工艺[J];机械工人;2006年09期
10 袁俊亭;;齿条淬火工艺的制定与改进[J];机械工人;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宗文;;钢轨轨端帽形淬火工艺的研究与应用[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涛;;淬火工艺概述[A];山东金属学会压力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付国涛;侯晓东;齐立宝;;轮边支承轴锻造余热淬火工艺探索[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张晓成;杨妙清;;双液淬火的一种新工艺[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麻永林;王贵;杜天苍;李慧琴;刘宗昌;;钢轨余热淬火工艺基础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6 郑万吉;;钢轨端部淬火工艺的研究[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7 唐克;舒炳生;;空压机Ⅲ级活塞杆淬火工艺的改进[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增范;;优选塑料模顶杆盐浴分级淬火工艺[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学组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3年
9 李平;李凯;张智;;U75V 75 kg/m钢轨淬火工艺研究[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10 云光公司大尺寸K_9玻璃工艺攻关QC小组;;大尺寸K_9玻璃淬火工艺攻关[A];全国第第24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成果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杰;一种极具灵活性的高性能淬火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2 ;东大完成湘钢进口中厚板辊式淬火机装备及淬火工艺技术升级改造[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袁国;新钢高强碳素中厚板辊式淬火机研制[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4 薛蕾;开发自己的“当家产品”[N];无锡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思清;40Cr圆柱齿轮在氮气/水雾化淬火工艺下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晓燕;低压转子淬火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超;宽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工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4 苏竹;热冲压用钢BR1500HS高温流变行为研究及淬火工艺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5 陈锐;钢铁工件控制淬火工艺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6 郭世贵;7050铝合金材料喷淋淬火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6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13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