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ion含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表达的影响(英文)
本文关键词:Nafion含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表达的影响(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催化层 Nafion 阴极 离聚体
【摘要】: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可分为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等.与PEMFCs相比,DMFCs以甲醇为燃料,燃料的储存运输和电池操作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膜电极组件(MEA)是DMFCs的核心部分,由气体扩散层(GDL)、催化层(CL)和质子交换膜(PEM)三部分组成.GDL用于提高电池传质能力,并同时作为MEA的集流体.PEM主要用于隔离燃料和氧气,进行质子传导.CL是MEA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电化学反应提供场所.催化层由催化剂,质子传输介质和电子传输介质组成.通常,阳极催化剂采用Pt Ru/C,阴极采用Pt/C,质子传输介质为全氟磺酸树脂,如Nafion.CL的结构对电池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人们对CL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通过调节CL亲水性能、梯度催化层的结构设计等优化其结构.研究表明,当CL中Nafion含量为33 wt.%,PEMFCs具有最佳的电池性能.DMFCs与PEMFCs对MEA要求不同,其阴极更容易发生水淹现象.本文结合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接触角测试系统和电化学测试对阴极不同Nafion含量的膜电极进行了表面形貌、亲水性、循环伏安和DMFC性能测试.本文利用喷涂法制备了GDE,然后与Nafion115热压形成MEA.由三维表面形貌图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层中Nafion含量的增加,GDE表面的粗糙度变大,尤其是N35和N45.理论上,表面粗糙有利于Pt的暴露和传质扩散,但是其电池性能并未与粗糙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为Nafion含量高于35 wt.%,Pt被Nafion过度包裹,抑制了O2至催化剂表面的传输,且随着Nafion含量由15 wt.%增加至45 wt.%,其GDE表面的接触角由166.8o减至143.1o,说明CL的亲水性增强,易导致阴极产生的水无法及时排出,从而造成阴极水淹现象.从不同Nafion含量制备MEA的CV图可以看出,随着Nafion含量的增加,Pt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SA)增加.当Nafion含量较少时,Nafion无法对全部Pt纳米粒子(NPs)形成包覆或无法形成连贯的质子传输通道,从而导致大部分的Pt NPs催化活性较低变为无效Pt.而有效Pt NPs要求与连贯的质子传输通道相连接.当Nafion含量高于35 wt.%时,其ESA基本保持不变,因为Pt载量一定,从而限制了ESA,此时达到该载量条件下的极限ESA.但是电池极化曲线表明,30wt.%Nafion含量的MEA具有最佳的电池性能.因为有效Pt NPs不一定是高效的,当他们全部被Nafion包裹后,O2只能依靠溶解在Nafion中才可以到达催化剂表面,从而阻碍传质.只有Pt NPs表面包裹和暴露面积达到一定比例时才变得高效.所以当Nafion含量低于30 wt.%时,主要由质子传输通道导致的有效Pt NPs较少;当Nafion含量高于30 wt.%时,出现Nafion过度包裹Pt NPs,阻碍O2传质.因此,Nafion含量30 wt.%时,Pt的包裹面积和裸露面积达到所研究的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氟化学化工材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进电源实验室;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2012CB932800)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21433003,21373199) the Science&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s of Jilin Province(20150101066JC,20160622037JC)~~
【分类号】:O643.36;TM911.4
【正文快照】: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Compared with hydroge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DMFCs ar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hotophysical Behaviors of Azobenzene in Solvent-Swollen Nafion Membrane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10期
2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fion and Several Trisbipyridyl Complexes by Spectroscopic Method[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4期
3 ;Preparation of p-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l by Using Nafion-H Catalyst[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2年04期
4 ;Detection of H_2O_2 at a composite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with highly dispersed Ag nanoparticles in Nafion[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1年04期
5 徐保培;;Nafion H树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1980年01期
6 纪华民,汪尔康;Nafion修饰薄层电化学检测器[J];科学通报;1988年15期
7 金利通,刘斌,方禹之;痕量铅在Nafion修饰电极上的离子交换及其测定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03期
8 叶建辉;铁离子(Ⅱ/Ⅲ)/Nafion膜体系的阻抗分析[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3期
9 ;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azobenzene in solvent-swollen Nafion membranes[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1996年06期
10 官景渠,佟振合;Microviscosity in modified Nafion membranes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probes[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亚敏;吴淑芳;冶保献;;硫酸特布他林在聚L-精氨酸/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桑商斌;黄可龙;李晓刚;王显;;磷酸锆(ZrP)/Nafion1135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琼;袁帅;胡胜水;;Eu~(3+)在Nafion/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A];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海燕;俞英;;电催化苯加氢Ag/Nafion电极制备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黄海燕;俞英;;电催化苯加氢Ag/Nafion电极制备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谭学才;黄增尉;韦冬萍;毛红燕;邓光辉;黄在银;;对乙酰氨基酚在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世铭;刘平;王绪绪;曹星东;付贤智;;Nafion薄膜中单分散CdS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永梅;Nafion-有机复合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彭进才;PtCu/CeO_x/C/Nafion 电极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翠影;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制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祝全仁;Pt/Nafion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5 刘丽静;纳米金(TiO_2)/Nafion电极检测CLB与PBV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6 陈红香;Nafion基氧化还原聚合物在空气中的电荷传输性能[D];厦门大学;2007年
7 王林平;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电极电化学法测定咖啡因[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杨辉;SPE水电解用Nafion/PTFE复合膜和CCM的制备及工艺优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向翠丽;Nafion膜修饰电极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玉红;基于Nafion为基体的复合膜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致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17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