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三维全场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三维全场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 全场模拟 出口条件 气固两相流 欧拉-拉格朗日
【摘要】:对不同提升管出口结构的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全场气固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气相采用LES湍流模型,固相采用MP-PIC方法。系统地考察了五种不同的提升管出口条件对固体循环通量、系统压力分布和颗粒浓度和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结构对提升管出口处的固体循环通量、出口局部压损和出口附近颗粒浓度分布均有明显影响;与其余四种出口条件相比,采用C型光滑出口,可以使循环流化床获得更高的固体循环通量和提升管颗粒浓度;在单侧出口条件下,高通量提升管颗粒浓度呈现径向非对称分布,颗粒速度径向分布在出口附近也有明显减小。
【作者单位】: 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51325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51390492)
【分类号】:TQ051.13
【正文快照】: 0引言循环流化床因其高效、低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地 内外学者对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应用于气固反应过程中。高密度循环流化床(High- 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高密度循环流化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HDCFB)由于具床反应技术的发展。但是与传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恒志,李洪钟;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研究现状及展望[J];过程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2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的研究进展[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年02期
3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循环流化床流体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6期
4 颜ng捷,森滋腾,春田武男,山口腾弘,山田^~穗;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5 沈湘林;徐益谦;;增压循环流化床操作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6 杨勇林,金涌,俞芷青,汪展文,白丁荣;低密度循环流化床局部颗粒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1年02期
7 李静海,郭慕孙,Lothar Reh;循环流化床能量最小多尺度作用模型[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2年11期
8 陈秉辉;戴擎镰;吕德伟;;内循环流化床固体循环速率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年04期
9 彭新战;周勇敏;张少明;胡道和;吴石福;王辉;;循环流化床新型分料器的性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10 沙水;“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研究”通过鉴定[J];硫酸工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伟杰;许正宇;王渊;;循环流化床过程的流程模拟[A];以石油焦/煤为燃料的大型CFB锅炉优化与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永康;石磊;刘向军;;循环流化床内气相流动的大涡模拟研究[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3 程长建;黄晋;宋文立;高士秋;;光信号互相关法测量循环流化床内颗粒速度的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欢;王铁峰;王金福;金涌;;液固循环流化床颗粒运动的实验测量[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侯宝林;朱庆山;邹正;张涛;李洪钟;;循环流化床直接还原铁多尺度分析[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新忠;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优势凸显[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峰;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流动、传热和防、除垢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赫宇;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颗粒循环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琦;气液固三相外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周巍巍;气固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时间序列非线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4 赵燕禹;多管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和压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国林;液固循环流化床自组织流动结构研究及分形重构建模[D];天津大学;2007年
6 梁冀平;多相外循环流化床上升管内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郭贞;循环流化床底部区域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朱玉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自组织结构的分形重构[D];天津大学;2009年
9 何磊;循环流化床内双组分体系的混合与分离特性[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魏建明;液固外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7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23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