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二硫化钼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发布时间:2018-01-05 03:24

  本文关键词: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二硫化钼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出处:《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热法 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 超级电容器


【摘要】:以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电极材料,研究材料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制备的二硫化钼进行形貌、成分、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测定纳米二硫化钼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中镂空网状二硫化钼的比电容高于三维花状二硫化钼以及空心球状二硫化钼和块状二硫化钼的比电容.三维花状二硫化钼和镂空状二硫化钼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1mol的Na_2SO_4电解液中其比电容分别达到203、259F/g.
[Abstract]:Molybdenum disulfide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effect of morphology on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as studied. X-ray diffraction (XRD) was us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Raman spectroscopy (Rama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molybdenum disulfide as electrode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onstant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method.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hollowed-mesh molybdenum disulfide in molybdenum disulfid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er-shaped molybdenum disulfide, hollow spherical molybdenum disulfide and bulk molybdenum disulfide. Three-dimensional flower-shaped molybdenum disulfide and hollowed-out molybdenum disulfide. Molybdenum sulphide is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 In the Na_2SO_4 electrolyte with current density of 1A / g ~ (-1) mol,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the electrolyte is 203n / 259F / g,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TQ136.12;TM53
【正文快照】: 近年来,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1-2],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它具有较传统电容器高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较电池高的功率密度,而且绿色环保,所以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3-4].因此开发低成本大功率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电极材料是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威;;水热法加工灰重石[J];无机盐工业;1984年08期

2 詹文豹;;水热法生产氧化锆系超微粒[J];稀土信息;1992年08期

3 施尔畏,仲维卓,华素坤,路治平,赵天德,栾怀顺;水热法紫色水晶的生长[J];硅酸盐学报;1993年04期

4 施尔畏,夏长泰,王步国,仲维卓;水热法的应用与发展[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2期

5 沈才卿;;山东蓝宝石颜色成因解说及改色方法探讨——兼谈高温高层厌水热法改色试验[J];中国宝玉石;1993年02期

6 温立哲,邓淑华,黄慧民,周立清;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3年02期

7 王海龙;徐中慧;吴丹丹;谭钦文;谢羽佳;李春林;;粉煤灰两步水热法制备人工沸石[J];化工环保;2013年03期

8 章元济;用水热法自明矾石制造硫酸钾[J];化学世界;1956年08期

9 苏威;;水热法处理铬矿生产铬盐[J];无机盐工业;1984年01期

10 马剑华;毛铭华;;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锆粉末的研究[J];化工冶金;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士成;陈炳辰;韩跃新;;水热法制备陶瓷粉[A];第六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大会暨2000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会议文集[C];2000年

2 雷霆;罗凤兰;薄新维;夏世华;;水热法制备纳米热敏材料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水热法制备系列纳米级铈锆基稀土复合氧化物固溶体粉体[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4 邓宏;姜斌;曾娟;李阳;王恩信;;水热法在陶瓷粉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郑雅杰;符丽纯;;添加剂对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铁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6 汪海峰;张莉;王志成;;低温水热法制备多铁性材料铁酸铋[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青;杨阳;孙永欣;王绍钢;刘力;常爱民;;低温微波水热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敏文;苑星海;李勇;;水热法镱、铥共掺纳米上转换材料的制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恩过;丘小玲;;微波水热法制备的YVO_4:Eu~(3+)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叶晓云;周钰明;陈景;孙艳青;王志强;;不同形貌ZnO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左永刚;水热法降低医疗废物焚烧飞灰毒性实现新应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廖欣 蒋卉;桂林矿地院聘请院士为高级顾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英卓;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及其荧光性能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晓婷;用于LED的单一基质碳量子点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凤荣;层状双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潘清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义;水热法制备铋铁系化合物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明军;氧化锌/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7 顾江江;新型高性能氮掺杂碳点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董祥;纯钛水热法制备低维纳米结构TiO_2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刘宝;氧化锌纳米晶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东日;γ-氧化铝和尖晶石型偏铝酸锌纳米结构的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可控合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红;三聚氰胺树脂微球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运浩;水热法制备稀土锰氧化物纳米材料及磁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培奎;微波水热法制备BiFeO_3粉体及其陶瓷多铁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戚瑞琼;Zr_2P_2WO_(1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曾庆平;TiO_2新型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明江;稀土Eu~(3+)掺杂CdWO_4纳米材料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张文静;流变相法和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汇洋;微米碳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复合结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刘明;一步水热法构建及调控超疏水木材表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世丰;溶胶—水热法制备纳米SrTiO_3粉体及其表面包覆MgO复合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1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381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