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对聚四氟乙烯导热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石墨烯 体积电阻率 导热系数 摩擦磨损性能 出处:《工程塑料应用》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导热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较差的问题,将石墨烯经过氧化氢预处理后,再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了PTFE/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下改性和未改性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电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逐渐下降,但在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时,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仍为绝缘材料;当石墨烯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磨损量明显降低,而摩擦系数先升高后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与未改性石墨烯相比,KH550改性石墨烯填充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wear resistance of PTFE, graphene was pretreat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nd then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50. Then PTFE / graphen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old pressing sintering metho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dosage of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graphe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phene content, but when the graphene mass fraction is 0 ~ 2,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composite is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nd it is still insulating material.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graphene is increased from 0% to 2,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is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the wear amount is obviously decreased, whil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but the variation is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unmodified graphen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graphene. The composites filled with KH550 modified graphene have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作者单位】: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分类号】:TQ127.11;TQ325.4
【正文快照】: 聚四氟乙烯(PTFE)由四氟乙烯聚合而制得,其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电绝缘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防腐、食品、机械、摩擦、密封等领域[1 2]。但是其也有传热性能低、耐磨损性能差等缺点,为此,需要通过各种改性技术来改善PTFE的性能,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5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吕海波;石墨烯投资,风已生水慢起[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CNE记者 赵坤;石墨烯:备受争议的“神奇”材料[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刘霞;新方法可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滕继濮;石墨烯:完美材料与未来生活[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刘霞;计算机模拟显示石墨炔的性能胜过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李铁;新型碳基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彦;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严涵;石墨烯类材料对水体中多种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李思良;共价修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9 吴春卉;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10 许坤;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洁;石墨烯修饰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抗菌性及产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45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