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冻融损伤后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8 03:35

  本文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冻融循环 拉拔试验 黏结强度 黏结滑移 出处:《工程力学》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经过0次、25次、50次、75次、1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取代率100%)进行拉拔试验研究,得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间黏结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间的黏结强度逐渐降低,而滑移值逐渐增加;黏结强度随着相对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随着相对锚固长度的增加,黏结强度却随之减小,当相对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黏结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基于试验结果给出黏结-滑移曲线,曲线分为微滑移线性阶段、滑移阶段、滑移加速阶段、非线性下降段和残余阶段等5个阶段。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提出不同影响因素下各阶段黏结锚固特征值的拟合计算公式,为我国冻融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After 0 times, 25 times, 50 times, 75 times, 100 times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recycled concrete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e of 100%) studied drawing, draw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protective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variation of anchorage length between the rebar and the recycled concrete bonding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bond strength between steel and recycled concrete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slip valu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bonding strength; relative protection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relative increase of anchorage length, bond strength decreases, when the relativ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anchorage length increased to a certain value, the bond strength remained unchang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bond slip curve, the curve is divided into micro slip slip slip stage, linear phase, accelerated phase, nonlinear decline phase and residual phase of 5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tructure in freeze-thaw environment, the fitting formulas for each stage of bond and anchorage characteristic values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MS0551,2016MS0547)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159)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X1009)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的重要因素[1]。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和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新型混凝土[2]。再生混凝土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等优点,对实现建筑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2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3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5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6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7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8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9 祁斐;;关于利用建筑废砖制备再生混凝土的若干问题[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10 张璐;;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及技术[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途径[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兵;张齐;;绿色资源—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3 董宏英;曹万林;张建伟;王攀峰;;不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筒体耐火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江峰;侯敏;王清远;袁书成;;再生混凝土及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云峰;张思佳;蒋亚清;;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凯华;罗素蓉;郑建岚;;引气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叶跃忠;潘绍伟;李固华;杨彦克;;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试验配制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3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天t@;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王丽;基于真实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宝鼎晶;橡胶改性再生混凝土高温后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蓉;高温后聚丙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轴压和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饶一鸣;再生混凝土砌块及其无砂浆砌体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琳;再生混凝土微粉制备再生胶凝材料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刘子赫;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8 郭瑞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

9 俞文军;掺早强剂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10 李冉;再生混凝土性能的BP神经网络预测[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46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