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催化干气中轻烃和氢气的回收工艺及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18-03-08 17:26

  本文选题:干气 切入点:叠合 出处:《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炼厂干气回收低碳烯烃及氢气的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法、中冷油吸收法、PSA变压吸附法、水合物分离法、膨胀机法、金属络合法、膜分离法及一些联合应用工艺等。但上述分离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投资大,膜寿命短,能耗高,吸附纯度低等缺点。我国炼油厂,特别是地炼企业分散且规模都较小,所以单独使用一种分离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经济性。本课题在轻烃芳构化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干气中的低碳烯烃生产高附加值的液化石油气和高辛烷值汽油,并回收高纯氢气的干气利用方案。本课题首先开展利用干气中稀乙烯进行叠合及芳构化反应的工业实验,确定了以合成汽油为主要目的产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50℃左右,并考察了干气中氢气存在对乙烯转化率,液化气和汽油产品分布的主要影响。确定了首先进行叠合反应后进行氢气回收的总体思路。依据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搭建吸收稳定过程的数学模型,选择RKS为工艺模拟的物性方法,为分离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学依据。然后借助化工过程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吸收稳定过程的补充吸收剂用量、吸收塔操作温度、吸收塔解吸塔操作压力、稳定塔进料位置和进料温度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模拟优化。通过模拟得到补充吸收剂的最佳流量为8.5t/h,吸收塔的最佳操作压力是1.4MPa,解吸塔的最佳操作压力是1.2MPa。稳定塔的进料位置为第12块板、进料温度是135℃时分离效果较好,能耗比较低。以活性炭作为吸收贫气回收氢气用吸附剂,操作温度为35℃,吸附压力是1.5-2MPa,可回收得到纯度为99.99%的氢气,氢气回收率为95%。通过工艺设计,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干气叠合等反应,干气中烯烃的转化率可达到97%。初步可得到产品汽油0.43t/h,液化气0.65t/h,干气3.29t/h,氢气0.12t/h。按市场现价进行估算,可每年增加销售额3000余万元,考虑到原料干气经济价值较低,此课题若能成功应用,可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反应过程中汽油的选择性不高,仅为40%左右。影响汽油选择性的最关键因素是反应温度。考虑到乙烯低聚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均属于放热过程,而芳构化反应和高温裂化反应属于吸热过程,整个过程趋于放热,可能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而温度过高会使大分子烃裂化加快,产品平均分子量降低,同时会影响催化剂寿命。本文采用先进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 6.3,对芳构化固定床反应器内温度场开展系统的模拟研究,采用多股冷进料来控制反应器温度保持在350℃左右,以保证汽油的选择性最高,催化剂的使用时间最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221;TQ1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宝昌;贺宪武;马生;王昌荣;;压粕水回收工艺及过滤装置试验总结[J];甜菜糖业;1990年06期

2 ;铜矿粉回收工艺在邹平试验成功[J];水资源保护;1994年04期

3 曹福魁,李荣山;浅析皂脚回收工艺及效果[J];中国棉花加工;1996年02期

4 杨丽娟;丁醇溶媒连续回收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9年05期

5 刘益军;聚氨酯废旧料的物理回收工艺[J];再生资源研究;2000年02期

6 申月娇;;含铱废料的综合回收工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年06期

7 李洁;王军;白羽;李国亮;侯得印;栾兆坤;;正渗透汲取剂及其分离回收工艺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4年01期

8 周忠清;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工艺[J];湖北化工;1992年04期

9 ;坚固制品分离回收工艺[J];国外塑料;1999年02期

10 徐远林 ,杨波;锗回收工艺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05年4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朴香兰;朱慎林;;化纤废水中DMAc回收工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氯化铵废水降膜蒸发回收工艺与设备选型[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谢逢义;;提高尾矿回收工艺效率的实践[A];2006年全国金属矿节约资源及高效选矿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宋玉春;分等级回收:碳二回收新理念[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丰恒夫;我国焦化化产回收工艺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新新;催化干气中轻烃和氢气的回收工艺及参数优化[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潘春霞;家电产品回收工艺路径评价及优化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3 吴卫彦;维生素C生产中古龙酸回收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杨忠东;核医学示踪剂原料氧-18水高纯度回收工艺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胡晓艳;年产5万吨CO_2回收工艺的设计与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思宇;含CO_2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丁强;生物化学协同除磷及旁路磷回收工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袁海荣;盐酸四环素生产中废溶媒回收工艺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4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84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