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钯改性及电化学性能

发布时间:2018-03-08 19:27

  本文选题: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切入点: 出处:《电源技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阳极性能是限制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阳极改性有望提高电池性能。利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方法在电池阳极沉积钯颗粒,并研究了钯改性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钯改性阳极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钯改性阳极构建的电池内阻较低,输出功率密度较高。2 mmol/L的Pd Cl2溶液改性阳极性能较好,交换电流密度是未改性阳极的1.18倍,电池功率密度是未改性的4.9倍。在电子向阳极传递过程中,推测钯粒子分别接收细胞色素和胞外氢化酶传递的电子,加速电子跨膜转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转移模式。
[Abstract]:Anode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imiting the output power of submarine microbial fuel cell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ells can be improved by anode modification. Palladium particles are deposited at the anode of the cells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lladium modified anod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lladium modified anode had higher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lower battery resistanc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of PD Cl2 solution with high output power density of 2. 2 mmol/L. The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was 1.1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anode, and the power density of the cell was 4.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anode. During the electron transfer to the anode, the palladium particles were supposed to receive the electrons from cytochrome and extracellular hydrogenase, respectively,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electron transmembrane transfer. A new electron transfer mode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5DM00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5GSF115010)
【分类号】:TM91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刘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01期

3 洪义国;郭俊;孙国萍;;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4 丁平;邵海波;刘光洲;段东霞;麻挺;陈嗣俊;王建明;张鉴清;;应用需盐脱硫弧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研究(英文)[J];电化学;2007年02期

5 园丁;;微生物燃料电池:既处理污水又发电[J];污染防治技术;2007年03期

6 刘登;刘均洪;刘海洲;;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5期

7 张广柱;刘均洪;;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8 孙健;胡勇有;;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1期

9 王万成;陶冠红;;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条件的优化[J];环境化学;2008年04期

10 ;微生物燃料电池或成汽车节能环保解决方案[J];材料导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忠泽;吴文果;;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峰;;来自废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正龙;刘红;孔令才;韩梅;;可利用空间基地有机废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预研[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健;;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7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8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10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曾晓舵 李洁尉 刘静;微生物燃料电池有很大挖掘空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3 萧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煤炭报;2005年

4 记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又推进一步[N];科技日报;2006年

5 纪振宇;微生物燃料电池为汽车节能环保提供解决方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亚平;虾兵蟹将派上新用场[N];科技日报;2007年

7 张芮;希腊从芝士副产品中回收能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常丽君;高空“超级细菌”可成发电新能源[N];科技日报;2012年

9 编译 杨孝文;微生物机器人吃苍蝇发电[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陈勇;美科学家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杰勋;产电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陶琴琴;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除磷及产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磊;微生物燃料电池PB/rGO阴极材料及导电膜自清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臧国龙;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复杂废弃物处置及光电催化制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代莹;银/铁—碳基复合体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龚小波;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电极与界面设计强化产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孙哲;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及对污染物去除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8 程建萍;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功能拓展及机理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彩玉;基于BES污水处理—产能研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杜月;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特性及其与光催化耦合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复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周秀秀;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双核酞菁钴的结构及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丽巧;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同步除碳、硝化/反硝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印霞h,

本文编号:1585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85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