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物相微结构表征方法及演变规律浅析
本文选题:界面过渡区 切入点:微结构 出处:《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混凝土界面微结构物相特征是影响混凝土宏观性能重要因素,其主要构成物相CH晶体、孔隙和C-S-H凝胶的表征方法及其演变规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总结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主要构成物相的表征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建议采用SAXS结合MIP的方法研究界面在微观和细观尺度的孔结构、XRD方法研究界面区域CH的取向性、FTIR和NMR分别对界面C-S-H凝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水胶比减小、养护龄期增长、活性掺和料的掺入、渗透性较好和尺寸较大的骨料都会导致界面CH取向指数和孔隙率减小,界面C-S-H凝胶含量会随着养护龄期延长和活性掺和料掺入呈现出有规律的增长。
[Abstract]: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tructures at the interface of concret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the main component phase is Ch crystal.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and C-S-H gel and its evolution law have been the focus and hotspot of the research. Th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concrete interface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summari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AXS combined with MIP method be used to study the orientation of Ch in the interface at microcosmic and mesoscale scales. FTIR and NMR are us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terface C-S-H gel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binder ratio decreases. The increase of curing age, the addition of active admixture, the better permeability and the larger size of aggregate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Ch orientation index and porosity of the interface. The content of C-S-H gel at the interface increases regular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curing age and the addition of active admixture.
【作者单位】: 长江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晨晖;吴星春;胡丹霞;;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2 陈惠苏;孙伟;STROEVEN Piet;;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的定量计算[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3 朱晓斌;姚婷;洪锦祥;;混凝土集料-浆体界面过渡区对韧性的影响及调控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2014年03期
4 尚建丽;邢琳琳;;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5 王荃;詹炳根;杨磊;周万良;孙道胜;;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孙国文;孙伟;张云升;刘志勇;;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的定量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7 吕燕红;武亮;王东旭;;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2014年03期
8 叶正茂;常钧;芦令超;黄世峰;程新;;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的改性[J];硅酸盐学报;2006年04期
9 杨人和,刘宝元,吴中伟;水泥石与石灰石集料界面过渡区孔结构及其CH晶体亚微观结构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9年04期
10 钟世云,史美伦,唐国宝,王胜先,陈志源;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的交流阻抗谱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正茂;常钧;芦令超;程新;周宗辉;;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邱晨;张亚梅;;骨料尺寸与水灰比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占华刚;集料-基体界面对水泥基材料碳化性能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杨磊;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特点与碱硅酸反应的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郑蓉美;盐对界面过渡区组成与结构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马德利;锂盐抑制混凝土碱硅酸反应的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3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9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