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下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结构工程 切入点:轻骨料混凝土 出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大气环境下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方面的工作及研究成果,揭示了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碳化机理的差异,系统分析了影响碳化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现有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广泛采用快速碳化试验,对轻骨料混凝土实际工程碳化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20世纪;基于试验研究的宏观预测模型较多,考虑微结构内CO_2扩散机制的理论模型较少;大气环境下结构服役寿命预测模型缺乏相关试验验证。建议今后重点从细观、宏观2个层面进一步探索快速碳化及大气环境下轻骨料混凝土劣化规律,基于扩散机制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碳化理论模型,分析复杂环境作用和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构件的时变性能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durability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reveals the difference of carbonation mechanism between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and ordinary concrete,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iz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prediction models of carbonation depth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pid carbonization tes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arbonation law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s mainly focused on 20th century; There are many macroscopical prediction models based on experimental study, but few theoretical models considering the CO_2 diffusion mechanism i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service life of structures in the atmosphere are short of relevan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meso-scale prediction. The rapid carbo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re further explored from two macroscopic aspects. The carbonation theory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varying behavior of members under complex environmental action and environment-load coupling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7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M5070,2017JQ5092)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5KTZDSF03-04)
【分类号】:TU52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小洋;;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J];浙江建筑;2006年02期
2 杨秋玲;马可栓;;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J];铁道建筑;2006年06期
3 王金晶;刘志奇;李彦军;;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特性及发展[J];混凝土;2006年12期
4 袁大伟;杨萃娜;;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定义探讨[J];混凝土;2011年06期
5 高厦;;建筑轻骨料混凝土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6 孙艳秋;;轻骨料混凝土综述[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7 张洪国;;浅谈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3年S1期
8 李怀玉;刘军;戴辉自;郭帆;邓杰;;轻骨料混凝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以某铂金级绿色建筑为例[J];重庆建筑;2013年09期
9 韩志芳;;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价值及前景展望[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3期
10 李寿德;陈烈芳;宋淑敏;;我国人造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概况[J];砖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烈芳;李荣;宋淑敏;;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案例[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开发中心[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荣;;前言[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计亦奇;;植物纤维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相容性的研究[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开发中心[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巽伯;;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潜能[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向晓峰;徐晓伟;刘峰;;塑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牛威;;轻骨料高强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高建明;董祥;蒋亚清;;聚合物对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利民;;LC25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低强泵送轻质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思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N];中国建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骁;基于无机聚合物水泥的新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一斌;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砌块传热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龙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及微结构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永霞;基于陶粒吸水返水特性的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杨建涛;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开裂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5 王玉梅;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萧萧;矿物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韩宁;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多层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8 兰宪钢;自密实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志军;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技术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周名军;基于碱—铝硅酸盐胶凝材料的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细观损伤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0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