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石油芳烃组分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3:55

  本文选题:催化裂化柴油 切入点:催化裂化回炼油 出处:《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炭材料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并称为当今世界四大材料。由于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而成为航空航天、冶金化工备受瞩目的优质材料。制备炭微球的原料必须具备:富含芳烃组分、金属含量低、碳/氢比高等特点。催化裂化柴油可由重油催化剂催化制得,结构均匀,比重稍大,十六烷值较低,烯烃、芳烃含量较多,储存安定性和热安定低于同类直馏柴油,硫氮含量高于同类直馏柴油,催化裂化回炼油含有大量芳烃,其含量可达到40%~55%,也有部分地区芳烃含量在70%以上。这两种油品都富含大量芳烃,而这些芳烃制约油品的使用,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加氢处理虽然可以饱和芳烃组分,改善油品性质,但是也存在加氢能耗高,条件苛刻等问题。本研究对催化柴油热缩聚反应进行研究,探索利用热缩聚工艺将催化柴油中的芳烃制备为中间相炭微球的可能性。本论文对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回炼油为原料通过热缩聚反应制备炭微球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反应时间、掺兑比等因素对热缩聚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相炭微球的影响,利用SEM观察了中间相炭微球在各个条件下的成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催化裂化柴油制备中间相炭微球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压力是热缩聚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热缩合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反应体系内大分子芳烃的生成,缩聚成球机会变多,能够提高产率。温度的作用更加明显。增加反应压力可以阻止轻组分的脱离,减慢反应体系粘度增加的速度,反应体系流动性增强。相较于直接用甲苯进行抽提,离心后经过碾磨的产物再用甲苯抽提,可以减少抽提时间分离效果更好。(2)催化裂化柴油含有大量芳烃组分,裂化能力较好,反应速度较快,可以作为制备炭微球的原料。实验证明催化裂化柴油可以成功制备出球形度好,球体表面光滑的炭微球。但是过低的炭微球收率,较差的经济效益,导致催化裂化柴油不适合单独作为制备炭微球的原料。(3)在催化裂化柴油中掺兑一定量催化裂化回炼油,可以有效降低催化裂化柴油的裂化反应能力。通过调节掺兑比例可以降低裂化反应速率,从而降低反应体系粘度增加速度,使大分子芳烃更加容易叠合成球,从而提高炭微球收率。(4)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各个因素对热缩聚反应的影响。掺兑了一定量的催化裂化回炼油之后原料的热缩聚反应规律如下:温度对炭微球收率影响最显著,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微球收率增加,微球粒径增大。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更加彻底,微球收率增加,微球粒径增大。反应压力在2~3MPa较为合适。催化裂化回炼油含量低于30%较为合适。(5)催化裂化柴油/回炼油热缩聚反应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表明。通过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和原料掺兑比对热缩聚反应的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450℃、3MPa、9h、催化裂化柴油:回炼油为8.5:1.5)能够制得球形度好,粒径均匀,收率高的中间相炭微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高友,吕志凤,战风涛,夏道宏;硫醇的氧化行为及其对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年06期

2 吕兰涛,林海波,尹瑞,王宗廷;氧化-萃取法精制催化裂化柴油[J];山东化工;2002年01期

3 鞠学贞,徐东刚,宋爱民;浅谈催化裂化柴油精制[J];浙江化工;2002年03期

4 徐永强,李林,战风涛,吕志凤;老化-吸附组合工艺改善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初步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年06期

5 曾丹林,王国兴;复合吸附剂提高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研究[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年06期

6 丛野,赵崇峰,廖克俭;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孙明珠,亓玉台,张立,沈健,袁兴东,杨丽娜;提高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能技术进展(Ⅰ)——非临氢精制技术[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杨丽娜,由宏君,王强;萃取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酸性硫化物[J];辽宁化工;2003年11期

9 童文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柴油族组成[J];石油商技;2003年03期

10 徐先荣;毛安国;;催化裂化柴油轻重馏分的裂化性能研究[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建正;柏子龙;;催化裂化柴油碱性氮的脱除[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祖宾;李丹东;高鹏;张姝妍;;室温离子液体络合萃取催化裂化柴油碱性氮化物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翔宇;赵地顺;任红威;万丽娟;;催化裂化柴油脱硫中磷钼酸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任杰;俞秋芳;黄国文;;催化裂化柴油过氧乙酸氧化与萃取脱硫过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左理胜;催化裂化柴油颜色安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翔宇;催化裂化柴油液相选择性氧化脱硫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07年

3 关涛;催化裂化柴油脱硫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浩;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5 魏翔;石油芳烃组分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1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01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