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0 01:25

  本文选题:水热炭 切入点:生命周期评价 出处:《生物质化学工程》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生物质水热炭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建立输入、输出清单,从温室效应、环境酸化、资源消耗等方面,基于GaBi6.0软件建立模型并计算,分析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对6类主要环境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富营养化、资源消耗和臭氧层破坏;我国为碳密集型发电地区,电能的消耗是该制备过程对环境影响最主要的原因,火力发电排放CO_2、SO_2、NO_x等气体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水热炭化是水热炭制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环节。针对此结果,提出降低水热炭化温度、缩短水热炭化时间、提高水热炭产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影响。
[Abstract]:Taking biomass hydrothermal carbon as research obje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iomass hydrothermal carbon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metho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put and output lists, the environment was acidified from Greenhouse Effect. In terms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the model based on GaBi6.0 software is establish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biomass hydrothermal carbon preparation were Greenhouse Effect,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 and photochemical ozone generation potential. Eutrophication, resource depletion and ozone layer depletion; China is a carbon-intensive power generation area,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discharge of CO2SO2NOx and other gases from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i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factor.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is the main link in the preparation of hydrothermal carbon. In view of this result, it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horten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time. Increase hydrothermal carbon yield, thu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15BAD14B05)
【分类号】:TQ12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成康;陈杉;陈胜;王申川;;应用LCA分析中国典型钢铁企业的环境负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2 窦鑫;曾淦宁;艾宁;伍希;武晓;屠美玲;王铁杆;;铜藻基活性炭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12期

3 陈威;胡学玉;张阳阳;张迪;宋金展;;水稻秸秆热解生物炭固碳潜力估算[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11期

4 姬晓迪;郭明辉;;生命周期评价法在我国生物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4期

5 徐小宁;陈郁;张树深;张芸;宋国宝;;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瑞冬;董悦;郭明辉;;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7年04期

2 胡家航;姬晓迪;李凤龙;郭明辉;;井干式木结构墙体产品物化环境影响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3 张春燕;何春霞;乔印虎;;不同植物质类生物炭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对比分析[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4 陈海涛;齐林;何琼;陈瀛;;资源循环复杂物质流系统的Petri网建模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05期

5 汉春红;;浅论硅酸盐水泥中硫酸盐类型与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19期

6 王力;龚爱民;王昌成;张俊;;基于碱激发剂作用下火山灰的活性研究[J];河南科学;2016年06期

7 闫风光;赵晓丽;;基于环境外部性的风电经济性评价[J];现代电力;2016年04期

8 袁媛;郭明辉;;基于复配改性木质素磺酸铵的环保型木质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11期

9 周丹丹;吴文卫;赵婧;储刚;梁妮;吴敏;;花生壳和松木屑制备的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10 陈国;肖岩;;紫竹院公园竹框架房屋生命周期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跃进;胡学玉;易卿;余忠;;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2 曾淦宁;周鸿艳;艾宁;包海军;王铁杆;黄杰;陈梓彬;;高比表面积铜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工艺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8期

3 李飞跃;汪建飞;;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4 姜志翔;郑浩;李锋民;王震宇;;生物炭技术缓解我国温室效应潜力初步评估[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5 李慧媛;黄思维;周定国;;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在我国木材加工领域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3年02期

6 陈再明;陈宝梁;周丹丹;;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7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余艳春;虞明远;宋国华;高艺;赖瑾璇;;我国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2年03期

9 黄娜;王洪涛;范辞冬;周杉财;侯萍;杨洁;;基于不确定度和敏感度分析的LCA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曹晓非;徐觉慧;李和平;宋余忠;;不同混合材掺量配比对复合水泥实际性能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玄武,金京玉;浅析我国环境影响事前评价制度[J];北方环境;2000年02期

2 张妍,尚金城;青藏铁路决策的战略环境影响识别[J];新疆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3 ;环境、环境影响与控制[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8期

4 马传明;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J];公路;2002年12期

5 陈成忠;林振山;;人类环境影响驱动因素非线性动力学关系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6 边延辉;刘忠熳;张光辉;韩守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体会[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09期

7 吴健;;刍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服务对象[J];环境保护;2009年12期

8 朱振华;王增长;张堒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8期

9 范宏斌;;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年08期

10 钱传范,江树人;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评定(二)[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慧;张嘉勋;郝芳华;;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3 张立明;;自然旅游地开发中的环境影响——湖北五峰县柴埠溪案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丛;;关于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刘临元;;浅析环境法治应对不良环境影响的路径[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曾行汇;;浅谈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金朝阳;代宁;;优化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鸿亮;;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浅析[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亚辉;群众有环境影响的知情权[N];河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解悦;规划不过“环评”关不得批准[N];南京日报;2006年

3 陈洪东;餐馆排污邻居遭罪 诉求撤销营业执照[N];法治快报;2009年

4 记者 刘莉;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影响 成都今年力推全域“禁现”[N];四川日报;2013年

5 门头沟区法院 付金;公益建筑应推行强制环评[N];北京日报;2013年

6 记者 辛清影;12项电建工程近期获环评批复[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冯永强 王黎明;环评意见不落实最高罚10万[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李爱玲 宜为华;我市成为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城市[N];临汾日报;2007年

9 杭春燕;我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商照荣 谭承军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亟待建立[N];中国环境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金花;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水肥、农药投入及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刘光栋;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韩潇源;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高瑛;废物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付瑶;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张剑;基于ERP机理的产品环境影响LCA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李英顺;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山西省玉米生产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化军;一个城市商业体的环境影响探析[D];复旦大学;2013年

3 郝威铎;煤矸石堆放对土壤、水体和植物的环境影响—案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张镜波;喷油器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D];复旦大学;2014年

5 邓晴雯;石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晨晨;污水处理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商均明;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8 周静;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成本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余柄宪;考虑环境影响的低温余热ORC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刘淑芬;基于LCA的京沪高速与京沪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6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36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