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8:32

  本文选题:石墨烯 切入点:金属氧化物 出处:《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主要合成了不同的超级电容器活性电极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功能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并详细讨论了其形成机理。从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到,不同形貌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此外,制备得到的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可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 A·g-1的条件下,相比于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状)复合物(比电容值为318 F·g-1),石墨烯/二氧化锰(花状纳米球)复合物(比电容值为405 F·g-1)表现出更好的电容性能。石墨烯和二氧化锰的协同效应赋予了复合材料高比电容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石墨烯/二氧化锰(花状纳米球)复合物表现出了快速充/放电性能和持久的循环稳定性。2.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不同形貌的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物。在超声的辅助下,调整苯胺单体的用量可得到由纳米线状到纳米锥状不同形貌的聚苯胺。通过结合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聚苯胺的赝电容性的优点,制得不同形貌的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物,并且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应用的一个例子。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该石墨烯/聚苯胺材料有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聚苯胺纳米线状复合物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m V·s-1的扫速下,其比电容值高达957.1 F·g-1。除此之外,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石墨烯/聚苯胺纳米线状复合物表现出更优的电化学性能,其比电容值为724.6 F·g-1,而石墨烯/聚苯胺纳米锥状复合物的比电容值则为602.5 F·g-1。石墨烯/聚苯胺纳米线状复合物在恒电流充/放电1000圈之后,比电容仍能保持初始值的90%,表现出了极好的循环稳定性。相对于单独的石墨烯或聚苯胺,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表明其在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different ac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were synthesized, including graphene / metal oxide and graphene /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In additi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UV-Vis-UV absorption spectra.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Functional graphene / manganese dioxid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SEM that manganese dioxid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distributes uniformly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The prepared graphene / manganese dioxide composite can be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Ag ~ (-1), Compared with graphene / manganese dioxide (nanowires) composites (with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318F g-1a), graphene / manganese dioxide (flower-shaped nanospheres) composites (with a specific capacitance value of 405F g-1) showed better capacitance properti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anganese oxide endow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with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The graphene / manganese dioxide (flower-like nanospheres) composites showed rapid charge / discharge properties and durable cyclic stability .2.The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one 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Polyanilin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amount of aniline monomers.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onductivity of graphene and pseudo-capacitance of Polyanilin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s can be obtained.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onstant current charge / discharg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graphene / Polyaniline ha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wires. Like complexes exhibit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t the scanning speed of 2m V / s-1,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s was 957.1 F g-1.In addition, the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wires exhibite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Ag ~ (-1).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nical composite was 724.6 F g-1, while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ne composite was 602.5 F g-1.The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wire composite was charged / discharged for 1000 cycles at constant current.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can still maintain the initial value of 90, showing excellent cyclic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graphene or Polyanilin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It is shown that it is widely used in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27.11;TM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2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52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