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陶粒负载微生物的混凝土开裂自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20:22

  本文选题:微生物 切入点:混凝土 出处:《材料导报》2017年14期


【摘要】:采用多孔陶粒作为微生物载体,在评价修复剂与混凝土基体的相容性以及优选陶粒掺量的基础上,分别从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角度对混凝土开裂的微生物自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修复剂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对混凝土有负面影响,而尿素和硝酸钙的影响不大。陶粒体积分数为37.8%时可作为最佳掺量。将微生物芽孢及有机营养组分负载于陶粒中并掺入混凝土,经开裂破坏的试件在28d养护自修复后,其抗压强度恢复率接近63%,吸水率显著低于基准组,可观察到裂缝被微生物矿化形成的方解石型碳酸钙沉淀填充,裂缝最大修复宽度约为0.51mm。
[Abstract]:Porous ceramsite was used as microorganism carrier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restoration agent and concrete matrix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selected ceramsite. The microbial self-repair of concrete cracking was studied in term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ef paste and peptone in the self-repairing agent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oncrete. But the effect of urea and calcium nitrate is not obvious.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eramsite is 37.8%, it can be used as the optimum dosage. The microbial spores and organic nutrients are loaded into the ceramic particles and mixed with concrete. The cracked specimens are cured and repaired after 28 day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close to 63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crack is filled with calcite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d by microbial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aximum repair width of the crack is about 0.51mm.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11)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化荣;高培伟;林晖;黄欣;;混凝土早期凝缩测定及抑制机理研究[J];混凝土;2012年04期

2 周洪涛;彭刚;胡海周;梁春华;;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塑性变形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03期

3 王标;;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建材;2013年02期

4 白二雷;许金余;高志刚;胡泽斌;;EPS颗粒对混凝土的增韧效应[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延波;邓敏;莫立武;唐明述;;不同约束条件下掺轻烧MgO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刘斯凤;秦鸿根;庞超明;;地铁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田凤兰;白东海;张丽娟;;超高强度硅酸盐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20期

8 胡小庆;王永生;;纤维间距理论缺陷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9 司秀勇;潘慧敏;;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1年06期

10 ;文摘[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小宾;席细平;戴洪兴;鹿院卫;马重芳;;纤维及纳米粘土增强混凝土研究进展[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巫绪涛;谢思发;胡俊;;EPS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晓舟;混凝土细观数值仿真及宏细观力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奕;纤维掺量及粘结长度对混凝土单筋拨出力学性能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2 谢欣;CSG导电混凝土的电热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曹东;微波照射下混凝土强度弱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赵转;加筋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钟海明;荷载—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徐沛保;EPS混凝土的SHPB实验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冉艳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断裂韧性的声发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吴源华;智能透明混凝土制品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5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