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Ni超细孔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合成和特性
本文选题:结构色 切入点:磁性能 出处:《微纳电子技术》2017年08期
【摘要】: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的镀Ni超细孔径(5 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薄膜系列,显示出鲜艳而多样的结构色。Ni沉积在超细孔径的多孔阳极氧化铝(UPAA)模板的表面上,形成了孔隙率很大的网状镀层。Ni层是由疏松的纳米点组成。这些纳米点平均长度约为46 nm,纵横比小于2。Ni纳米点吸收和散射了来自UPAA-Al界面反射的自然光,从而提高了UPAA模板的结构色饱和度。通过改变UPAA薄膜的厚度,可在自然光范围内精细调控样品的结构色。Ni/UPAA复合薄膜的矫顽力和方形度高达810 Oe和0.61。沉积的Ni层呈面心立方相和磁各向异性,其矫顽力基本符合一致转动模型。Ni/UPAA复合薄膜可应用于装饰、液体传感器、显示器和多功能防伪领域。
[Abstract]:The series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PAA)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show that bright and diverse structural colors. Ni is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UPAA) template with ultrafine pore size.The Ni layer, which has a large porosity, is composed of loose nanowires.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se nanowires is about 46 nm, and the aspect ratio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2.Ni nanowires, which absorbs and scatters the natural 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UPAA-Al interface, thus increasing the structural color saturation of UPAA templates.By changing the thickness of UPAA thin film, the coercivity and square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film can be adjusted to 810Oe and 0.61in natural light range.The deposited Ni layer is face-centered cubic phase and magnetic anisotropy. The coercivity of Ni / UPAA composite film can be used in decoration, liquid sensor, display and multifunctional anti-counterfeiting field.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14029);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ZD2016079)
【分类号】:TB383.2;TQ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敬晶;李子岳;张惠敏;侯雪;孙会元;;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films embedded with Co nanowires[J];Chinese Physics B;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敬晶;赵瑞斌;刘磊;张惠敏;张晶;乔丽华;郝晨汝;李静;;镀Ni超细孔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合成和特性[J];微纳电子技术;2017年08期
2 杨淑敏;朱玉燕;韩伟;顾建军;岂云开;;PAA@Co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涛,林红岩,于翠艳,张湘义;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剥铝剂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5年01期
2 陈新华;多孔阳极氧化铝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常晓仆;李淑英;;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在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06年02期
4 牛新书;陈建军;刘山虎;蒋凯;;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4期
5 尚杰;唐艳艳;刘丽来;张鹏翔;;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影响因素[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6 程竟然;;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概述[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7 曹昌盛;邢萍;孟锦宏;孙杰;曹晓晖;;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20期
8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板[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7期
9 梁钜松;刘亚;叶能;徐勇勇;;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新解释[J];科技视界;2014年16期
10 叶蓓蓉;王成;;多孔阳极氧化铝制备工艺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迪;李淑英;;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动力学研究及发展趋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2 孟锦宏;刘宇;曹昌盛;孙杰;曹晓晖;;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3 郑国渠;董虹星;干学宏;曹华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孔阻挡层去除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屈叶青;张平;曾鸿燕;;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制备新工艺[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郑国渠;董虹星;干学宏;曹华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孔阻挡层去除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培霞;安茂忠;郑铁帅;;在硫酸-草酸混酸电解液中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形成过程研究(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李燕;王成伟;徐洮;刘维民;;铜/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有序阵列复合体系的光吸收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8 杨培霞;安茂忠;;预处理工艺对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影响[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永明;顾豪爽;郑凯泓;陈侃松;;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结构修饰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10 王建;李燕;王成伟;孙小伟;徐洮;刘维民;;阳极电压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进福;多孔阳极氧化铝的“逆向工程”—刻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迪;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电化学表征及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坤;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内交流电沉积金属粒子的历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丁古巧;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表征以及在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兰芳;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玉昆;负载无机活性粒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3 张国娟;新型纤维式固相微萃取材料在气体挥发性代谢物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杜娟;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纳米线阵列[D];暨南大学;2011年
5 马迪;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镍纳米线组装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孙传民;大孔自组装多孔阳极氧化铝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展望;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结构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晓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表征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石田;模板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性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淑娟;多孔阳极氧化铝镶嵌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2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0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