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微米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弹性模量的拟合计算
本文选题:介孔氧化硅微球 切入点:放射状孔道 出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亚微米级介孔二氧化硅(mSiO_2)微球,通过小角XRD、FESEM、TEM和孔分布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mSiO_2微球的粒径为(316±11)nm,样品内部存在蠕虫状放射状介孔孔道,其孔径多集中在2.5 nm。利用AFM力曲线测试技术对单个mSiO_2微球的弹性响应进行评价,通过解析所记录的力—位移曲线,分别结合Hertzain模型和Sneddon模型对样品的压缩弹性模量进行拟合计算。利用Hertzain弹性接触模型计算得出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5.30 GPa,在Sneddon模型条件下获得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6.50 GPa,与现有文献中关于介孔氧化硅薄膜材料弹性模量的报道值(3~16 GPa)基本相当。
[Abstract]:Submicron mesoporous silica / mSiO2)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s surfactan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mall angle XRDX FESEMU TEM and pore distribution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obtained mSiO_2 microspheres was 316 卤11 nm, and there were vermicular radial mesoporous channels in the sample, and the pore size of the obtained microsphere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at 2.5 nm.The elastic response of a single mSiO_2 microsphere was evaluated by AFM force curve test technique. The compressiv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ample was fitted with Hertzain model and Sneddon model by analyzing the recorded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The average elastic modulu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Hertzain elastic contact model is 5.30 GPA, and the average elastic modulus under the Sneddon model is 16.50 GPA, which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reported elastic modulus of mesoporous silicon oxide thin films in th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5032,51405038,51575058)~~
【分类号】:TB383.4;TQ1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建超;牛新环;李睿琦;赵欣;;pH调节剂对蓝宝石衬底CMP的影响[J];半导体技术;2016年08期
2 陈爱莲;汪亚运;陈杨;;设计与制备具有放射状介孔壳层的PS/_MSiO_2复合磨料及其抛光氧化硅片效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02期
3 郝仕油;邓黄秀;章国栋;;表面氨基高密度化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其高效去除酸性橙7[J];无机化学学报;2016年02期
4 李娃;李凤云;史志胜;黄珏;蔡强;张伟;;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年09期
5 林广川;郭丹;解国新;潘国顺;;抛光液中离子浓度对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5年04期
6 赵清亮;孙智源;郭兵;;碳化硅圆柱槽微结构表面的化学机械抛光[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15期
7 陈爱莲;钱程;苗乃明;陈杨;;壳层厚度对核-壳结构PS-SiO_2杂化颗粒压缩弹性模量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5年04期
8 陈杨;穆为彬;陆锦霞;;核壳结构PS/CeO_2复合微球弹性模量的AFM测定[J];摩擦学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莲;李泽锋;陈杨;;氧化硅内核结构对核/壳包覆型SiO_2/CeO_2复合颗粒抛光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7年06期
2 陈杨;陈爱莲;秦佳伟;李泽锋;;亚微米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弹性模量的拟合计算[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年06期
3 陈国美;倪自丰;白亚雯;滕康;赵永武;;pH值对SiC单晶表面润湿性及电学性质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7年04期
4 王辉;邓黄秀;郝仕油;;加热方式及原料配比对介孔CeO_2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7年02期
5 王星;张勇;徐琴;崔仲鸣;张飞虎;;基于分子动力学仿真的纳米胶体射流抛光材料去除机理[J];中国表面工程;2017年01期
6 颜慧琼;陈秀琼;李嘉诚;冯玉红;伍剑博;林强;史载峰;王向辉;;基于Ugi多组分反应的海藻酸酰胺衍生物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年05期
7 朱维耀;张维俊;蔡强;曹孟菁;杨连枝;李娃;;可控粒径mTiO_2/mSiO_2及其中空结构mSiO_2微球制备[J];材料导报;2016年04期
8 王占奎;朱永伟;苏建修;李勇峰;朱楠楠;;酸性体系对镁铝尖晶石工件固结磨料研磨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6年02期
9 陈爱莲;钱程;苗乃明;陈杨;;壳层厚度对核-壳结构PS-SiO_2杂化颗粒压缩弹性模量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5年04期
10 赵晓兵;李志娜;钱程;陈杨;;壳层形态对核/壳结构PS/SiO_2复合磨料抛光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新环;黄雅欢;王嘉欣;王建超;;蓝宝石衬底CMP中温度控制对速率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杨俊;唐波;戴卫理;李兰冬;武光军;关乃佳;;介孔分子筛MCM-48的氮化与表面胺化及其碱催化反应性能[J];中国科学:化学;2015年04期
3 潘旭晨;汤静;薛海荣;郭虎;范晓莉;朱泽涛;何建平;;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5年02期
4 王红宁;戎霄;黄维秋;韩路;王涛;陈若愚;;囊泡状二氧化硅的合成及油气吸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12期
5 彭策;牟鸣薇;谢诗航;蔡强;;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调控合成不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9期
6 高翔;周海;黄传锦;冯欢;崔志翔;;蓝宝石衬底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特性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16期
7 郭玉龙;郭丹;潘国顺;雒建斌;;布线图案导致的集成电路平坦化损伤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07期
8 陈杨;穆为彬;陈志刚;;草莓状PS/SiO_2复合磨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抛光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10期
9 牟鸣薇;彭策;王颂;金春阳;曹献英;蔡强;;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法合成介孔氧化硅囊泡[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尹韶辉;徐志强;陈逢军;余剑武;;小口径非球面斜轴磁流变抛光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雪蕾,唐芳琼;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的可控制备与表征[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4年05期
2 庞雪蕾,任俊,唐芳琼;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形貌和介相结构有序性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陈文静;李文;汤建新;;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及表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娟;秦兴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6期
5 侯清麟;李露;;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一步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韩书华,侯万国,许军,李正民;助表面活性剂对介孔二氧化硅孔径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张书政,龚克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合成中甲醇产物对结构规整度的影响(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8 党文修;韩书华;亓贯林;李晶;王仁亮;;棒状有序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6年06期
9 党文修;李晶;亓贯林;韩书华;侯万国;;利用助溶剂甲酰胺合成棒状介孔二氧化硅[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杨涛;周从山;晁自胜;;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晓东;黄昊文;曾云龙;易平贵;;纳米银封堵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过氧化氢调控分子输送释放[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蔡敏敏;周济;;单分散乳液模板制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庆红;吕飞;王野;万惠霖;;一种制备具有螺旋孔道的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的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应海平;黄政;刘向农;陈娅如;杨宇翔;;不同链长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成高;陶莉;刘奇;梁海军;黄彩娟;晁自胜;;酸性条件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微观形貌的变温调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于秀玲;邵高耸;袁忠勇;;铁掺杂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玄明君;贺强;;自驱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马达[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杨永刚;李宝宗;陈媛丽;毕丽峰;;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谭磊;刘传军;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选择性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党文修;韩书华;许军;闫欣;侯万国;;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管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汤小胜;水体中几种污染物的吸附及高级氧化技术降解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张嘉坤;三种农药缓释系统的构建及综合效果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许东坡;新型介孔、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舜;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刘长辉;DNA介导的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控释与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刘卫;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内的装载调控及其在仿生腔室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8 孙治国;基于提高对肝肿瘤治疗效果的载萝卜硫素和甲苯磺酸索拉菲尼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脂质体的体内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邹振;基于多孔纳米材料的刺激响应性药物载体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滕兆刚;介孔SiO_2及介孔磁性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冬;双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杨阳;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国强;介孔二氧化硅核—脂质壳组装体纳米粒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刘方方;ARGET ATRP法接枝聚合物改性囊泡状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5 魏小东;由膨润土制备氧化铝功能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梁漫;石墨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杨应娟;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宋丽娟;介孔二氧化硅KIT-6的有机改性及其对U(Ⅵ)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汪文媚;多功能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梁樱;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制备药物可控的PET织物[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24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2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