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速率实验与模型
本文选题:内循环 + 流化床 ; 参考:《化工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在不同操作参数及结构参数下对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内循环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高速区和低速区的流化速度、静床层高度、隔板间隙等参数对颗粒内循环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个参数对颗粒内循环速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当其他3个参数确定时,随着其中一个参数的增加,颗粒内循环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一结果表明,颗粒内循环过程是多种操作和结构参数的非线性复杂系统。为预测颗粒内循环速率,修正了La Nauze模型,该模型无须提供压降参数即可计算颗粒内循环速率,对于多种颗粒,其计算结果和实验相差在23%之内。
[Abstract]: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the particle internal circulation rate of the inne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fluidization velocity and the height of the static bed in the high speed and low speed regions are studied.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gap of the partition plate on the circulating flow in the particle.The inner particle circulation process is a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 with multiple operating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In order to predict the inner particle circulation rate, the La Nauze model is modified. The model can calculate the particle internal circulation rate without providing pressure drop parameters. For many particl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within 23%.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615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Q51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13189)~~
【分类号】:TQ05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丁荣;金涌;俞芷青;姚文虎;;循环流化床操作特性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87年01期
2 陈恒志,李洪钟;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研究现状及展望[J];过程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3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的研究进展[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年02期
4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循环流化床流体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6期
5 颜ng捷,森滋腾,春田武男,山口腾弘,山田^~穗;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沈湘林;徐益谦;;增压循环流化床操作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7 杨勇林,金涌,俞芷青,汪展文,白丁荣;低密度循环流化床局部颗粒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1年02期
8 李静海,郭慕孙,Lothar Reh;循环流化床能量最小多尺度作用模型[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2年11期
9 陈秉辉;戴擎镰;吕德伟;;内循环流化床固体循环速率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年04期
10 彭新战;周勇敏;张少明;胡道和;吴石福;王辉;;循环流化床新型分料器的性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伟杰;许正宇;王渊;;循环流化床过程的流程模拟[A];以石油焦/煤为燃料的大型CFB锅炉优化与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永康;石磊;刘向军;;循环流化床内气相流动的大涡模拟研究[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3 程长建;黄晋;宋文立;高士秋;;光信号互相关法测量循环流化床内颗粒速度的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欢;王铁峰;王金福;金涌;;液固循环流化床颗粒运动的实验测量[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侯宝林;朱庆山;邹正;张涛;李洪钟;;循环流化床直接还原铁多尺度分析[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石新忠;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优势凸显[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峰;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流动、传热和防、除垢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祺祺;循环流化床液固两相及气液固三相的CFD-DEM模拟[D];天津大学;2014年
2 陈赫宇;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颗粒循环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齐云龙;基于单颗粒示踪法内循环流化床颗粒混合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李欣;循环流化床灰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掺合料的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琦;气液固三相外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周巍巍;气固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时间序列非线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7 赵燕禹;多管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和压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刘国林;液固循环流化床自组织流动结构研究及分形重构建模[D];天津大学;2007年
9 梁冀平;多相外循环流化床上升管内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郭贞;循环流化床底部区域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3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