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CNAM-BN的化工过程爆炸事故致因链分析
本文选题:化工过程 + 爆炸 ; 参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化工过程爆炸事故,依据风险耦合理论,探讨了各风险因子非线性耦合演化为爆炸事故的机理,构建了层次耦合网络分析模型(HCNAM);从多因素风险耦合角度分析了国内外44起典型化工过程爆炸事故,统计了各风险因子之间的耦合概率并进行了耦合致因重要度分级;采用耦合概率与二态分布相结合的条件概率分布,将层次耦合网络分析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并对氯乙烯单体槽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事故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91种双因子耦合风险状态中,47种呈现弱耦合致因特性;7种因子双耦合形成风险的概率较大;基于HCNAM-BN模型分析事故,可有效辨识事故最可能致因因素,获取各事故致因链的发生概率并确定事故网络关键节点。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ent explosion accident in chemical process from the source, the mechanism of nonlinear coupling of various risk factors into explosion accident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isk coupling.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hierarchical coupling network (HCNAMN) is constructed, 44 typical chemical process explosion accidents a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multi-factor risk coupling, the coupling probability among each risk factor is counted and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coupling cause is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coupling probability and two-state distribution,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hierarchical coupling network is transformed into Bayesian network, and the explosion accident of explosive mixed gas in vinyl chloride monomer cell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47 of the 91 two-factor coupling risk states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forming the risk with weak coupling caus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CNAM-BN model,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of the accident. The probability of each accident cause chain is obtained and the key nodes of the accident network are determined.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2016年广东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项目(2016-125)
【分类号】:TQ0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凌飞;刘有智;;化工过程强化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0年08期
2 徐辉;陈华;;间歇化工过程的设计与优化分析[J];化工管理;2012年S1期
3 陆震维;化工过程开发(Ⅳ)——第一篇 化工过程开发概论(四)[J];合成橡胶工业;1980年03期
4 田振增;;关于化工过程中反应热计算的探讨[J];化工设计通讯;1980年03期
5 陈敏恒;陆仁杰;;化工过程开发中的实验研究方法[J];石油化工;1981年09期
6 高渭彪;;化工过程控制的发展动向[摘要][J];广州化工;1983年04期
7 章学钦;;化工过程的分析和合成在节能中的作用(上)[J];上海化工;1985年06期
8 倪进方;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J];化学世界;1990年03期
9 李广学;;超声波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1年04期
10 汪祖洪;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丙珍;;化工系统工程与化工过程安全[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2 孔令启;李玉刚;程华农;毕荣山;;加工时间不确定的间歇化工过程随机调度研究[A];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秀喜;钱宇;;化工过程安全运行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石峰;;化工过程强化条件下交替层状自组装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李秀喜;杨国军;熊海霞;;基于GEP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知识抽取[A];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焦巍;项曙光;王浩;韩方煜;;化工过程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继红;;gModeler:化工过程动态建模与分析系统[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王延吉;胡洁;赵新强;;催化反应过程绿色集成系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东周 杨扬;化工过程节能平添利器[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陶婷婷;化工过程环境的绿色“守护者”[N];上海科技报;2013年
3 费维扬;化工过程强化呈现新特点[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特约记者 郑伟;多项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获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佟淑娇;典型化工过程安全控制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王峰;化工过程非正常工况自愈调控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3 黄卫清;含不确定参数的化工过程系统的操作调控与动态柔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孔令启;基于内外圈协同优化策略的间歇化工过程不确定性调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秀喜;基于GEP的过程监测和化工过程安全运行智能辅助系统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力;基于模糊理论的化工过程多目标优化集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郑娆;复杂化工过程的调控流图建模方法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刘闯;若干化工过程的复杂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彦光;基于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的化工过程动态故障诊断及状态预测[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刘兰英;化工过程安全运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模型[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朱其斯;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张潇潇;基于规范变量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
5 范超;化工过程系统分隔与切断排序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李慧玲;基于列队竞争算法的混合算法研究及其在化工过程系统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慧;定性趋势分析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钱君秀;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吕成;基于报警数据库的化工过程风险动态分析方法[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振恒;化工过程开车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