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膜污染特性及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22:34

  本文选题:膜污染 + 跨膜压差 ; 参考:《水处理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在特大洪水发生后出现的超滤膜堵塞问题,采用强化混凝、预氧化以及高效膜清洗等工艺,以跨膜压差TMP和膜比通量SF等为参数,研究控制膜污染的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5 min;预氧化剂选用质量浓度1.5 mg/L的次氯酸钠;物理清洗周期为30 min;维护性化学清洗采用质量浓度4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时间设为80 min;离线性化学清洗分为碱洗(氢氧化钠)和酸洗(盐酸)。该工艺可有效缓解混凝-超滤短流程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情况,可为水厂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embrane blockage in the process of 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 short process after the catastrophic flood, enhanced coagulation, preoxid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membrane cleaning were adopted. Th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difference (TMP) and membrane specific flux (SF) were taken as parameters.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controlling membrane foul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is 7 mg / L, the coagulation time is 15 minutes, the pre-oxidant is sodium hypochlorite with a mass concentration of 1.5 mg/L. The physical cleaning period was 30 minutes, the maintenance chemical cleaning was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with a mass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the cleaning time was set at 80 minutes, and the separation chemical cleaning was divided into alkali washing (sodium hydroxide) and acid washing (hydrochloric acid). This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membrane foul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upgrading of water plant process.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34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607) 住建部科研项目(2015-k7-019) 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LJQ2015090)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凤军;;机动车洗车废水混凝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09期

2 王建伟;孙力平;贾仁勇;;改良混凝反应器强化混凝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1年04期

3 孙守慧,韦秀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混凝、助凝及助滤作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周勤,肖锦;搅拌条件对强化混凝去除给水微细颗粒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5 赵庆双;混凝的不同作用机理及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班福忱;李亚峰;李慧星;贾新军;;水库水源水的二次混凝效果分析与讨论[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5期

7 程向伟;;混凝澄清法在实验室废水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年16期

8 杨润昌,周书天;印染废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研究[J];工业水处理;1989年05期

9 宋青云,钱蔚,杨惠森;聚硅氯化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效果[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郑冀鲁,范娟,阮复昌;印染废水混凝脱色技术的分子结构基础[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忠;方少明;王明花;松全元;;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混凝-膜处理工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德亮; 张凌;钟先锦;李桂敏;;强力霉素废水的吸附-混凝预处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潘宏杰;李风亭;张冰如;;聚铝聚合形态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杨林;王亮;张宏伟;吴云;;混凝-微滤膜工艺处理滦河水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陈海丰;杨加元;;镁盐混凝处理三种模拟染料废水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6 印东凯;张跃军;;原水处理中PDM的强化混凝作用研究[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付英;高宝玉;于衍真;邱立平;冯岩;石楠;;聚硅酸铁Zeta电位及混凝效果研究[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初永宝;高宝玉;岳钦艳;王曙光;;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电荷特性及其混凝效果的初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高宝玉;初永宝;岳钦艳;王炳建;王曙光;;高Al_(13)含量聚合氯化铝水处理剂的结构表征及混凝效果[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杜韶光;;造纸厂废水中木质素的混凝检测分析[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静;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混凝效果的检测方法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吴静然;循环水中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3 陈菁;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吴国娟;二级混凝—沉淀强化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万瑞瑞;中和混凝、氧化法在油田压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祝皎琳;往复隔板絮凝池流场数值模拟及混凝效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7 童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溶液中PCBs的光降解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喻莹;二氧化钛胁迫下COD降解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9 水处理工艺;富养化水中藻类的去除[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10 李静;洗车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7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17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