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石灰—偏高岭土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天然矿物纤维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21:59

  本文选题:石灰-偏高岭土 + 天然矿物纤维 ; 参考:《长安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古建筑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中国保有大量如城墙、墓葬、石雕造像及岩画壁画等砖石及岩土质古建筑遗址,而此类遗址保护工作的关键就在于修护所采用的胶凝材料是否得当,因此,古建筑修护胶凝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重点。石灰-偏高岭土(Lime-metakaolin,L-MK)胶凝材料是由熟石灰与偏高岭土混合而成的胶凝材料,由于其机械强度适中、透水透气性良好、不含可溶性盐类等特性,可与古建筑基体进行良好兼容,因而成为近几年古建筑修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氢氧化钙和偏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了L-MK净浆及砂浆,并以性能增强及生产安全性为出发点,选用坡缕石、硅灰石、水镁石及海泡石四类非石棉天然矿物纤维对其进行改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对浆体的固化反应机理、物相成分和微观结构变化以及纤维改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偏高岭土掺量0%~50%范围内,其掺量的增加有助于净浆中水化反应的进行,使材料整体性能提高。其中,当掺量40%~50%时,C4AH13为反应初期的主要结晶态水化产物,而后C4AH13逐渐向C2ASH8转化,28天时C2ASH8成为主要产物,养护28天可可基本将原料Ca(OH)2反应完全;掺量10%~20%时,C4AH13为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结晶态水化产物,养护28天时样品中仍存有大量未反应的Ca(OH)2;掺量30%时,经过28天养护,产物中C4AH13和C2ASH8并存,也存在一定量未反应的Ca(OH)2;整个养护过程中C4A?H11仅作为中间产物短时间存在于反应初期,对材料结构和性质影响不大;此外,水化产物C-S-H中存在普遍的Al类质同象替代Si的现象。(2)与净浆相比,标准砂的加入会延缓砂浆的水化反应进程,有利于碳化反应的进行;偏高岭土掺量的升高有助于砂浆机械强度、抗干燥收缩性、质量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硫酸盐腐蚀性的提高;较高的养护湿度条件有利于L-MK砂浆总体性能的提升,表明L-MK砂浆适用于潮湿环境中,但高湿度条件下养护后的L-MK固化砂浆对硫酸盐侵蚀的敏感性更高;胶砂比和水胶比的改变,会对新拌砂浆的工作性能及固化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在坡缕石及硅灰石纤维粉改性L-MK砂浆中,纤维粉尺寸越细小,改性作用效果越明显,但两种纤维对砂浆的作用机理不同:坡缕石纤维会促使水化产物沿纤维表面生长成放射状的脉络结构,而硅灰石则会参与体系内部水化反应;两种纤维粉均会在一定程度改善砂浆的柔韧性,有利于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坡缕石纤维的添加会使新拌砂浆流动度明显减小,收缩值和吸水性变大,而力学性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硅灰石纤维会增加砂浆流动度,收缩值和吸水性变小,有利于抗折强度的提升,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经分析,坡缕石纤维最佳掺量为2%~4%,硅灰石为4%;(4)在水镁石及海泡石纤维改性L-MK砂浆中,经过松解处理,可以使纤维束发生显著松解,杂质含量减少,相比于干法添加,湿法添加更有利于纤维在砂浆中的均匀分散;两种纤维的添加均会减小新拌砂浆的流动度,增加固化砂浆的收缩性及吸水性,其中海泡石纤维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此外,水镁石和海泡石纤维的添加会在砂浆内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能有效承担并消耗断裂能,使砂浆力学性能获得一定提升;水镁石和海泡石纤维分别在掺量2%和6%时效果最好。(5)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和裂纹的几何关系模型,探究了水镁石和海泡石纤维改性L-MK材料中乱向分布的微裂纹和纤维之间的量化关系。在假定微裂纹尺寸一定的条件下,裂纹与纤维的接触概率与纤维掺量成正比,与纤维长径比成反比。水镁石纤维相比海泡石纤维具有更低的相对密度和长径比值,有利于在较少的纤维体积掺量条件下增加微裂纹与纤维的接触概率,从而可在较少的纤维掺量条件下发挥其纤维增强赠韧的作用效果。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 this paper ,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t present , it is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repairing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 ( 2 ) Compared with the net pulp , the addition of the standard sand can delay the hydration reaction process of the mortar ,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arbonization reaction ; the increase of the mixing amount of the metakaolin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the anti - drying shrinkage , the quality stability , the water stability and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ortar ; ( 3 ) In the L - MK mortar modified by attapulgite and wollastonite fiber powder , the finer the size of the fiber powder , the more obvious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is , but the effect of the two fibers on the mortar is different . The addi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fibers can improve the fluidity of the mortar and increase the shrinkage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mortar .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177;TU57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秋艳;偏高岭土在我国的开发和使用前景[J];矿业快报;2004年07期

2 曹征良,李伟文,陈玉伦;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孙莹;;粉煤灰-偏高岭土砖的制备[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3期

4 王美荣;林铁松;何培刚;贾德昌;;热处理温度对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及其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0年02期

5 周宏伟;;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年00期

6 钱晓倩,李宗津;掺偏高岭土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年01期

7 王立久,李明,王宝民;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8 郭文瑛;吴国林;文梓芸;殷素红;;偏高岭土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智宇;;偏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10 孙小巍;李文学;孙伟;;浅析偏高岭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宏伟;;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2 江涛;;高活性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3 雷小文;何晓鸣;;偏高岭土混凝土性能试验分析及应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迪芬;陈森凤;卢希龙;高敏;;高活性偏高岭土微粉的制备与复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卢迪芬;陈森凤;卢希龙;高敏;;高活性偏高岭土微粉的制备及复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冯乃谦;牛全林;王湘才;刘国栋;;偏高岭土超细粉混凝土的特性[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7 陈益兰;赵亚妮;雷春燕;;复掺偏高岭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栋民;扈士凯;熊卫峰;左彦峰;罗小红;高岩;付毅;;偏高岭土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智勇;叶家元;张文生;;偏高岭土和硅灰对水泥体系水化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汪智勇;王敏;嵇琳;陈旭峰;;偏高岭土做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现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驻陕西记者 李琥;第二届全国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研讨会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李学亮;凝石技术:为循环经济开道[N];经理日报;2006年

3 邵锋燕;离析是怎样产生的[N];中华建筑报;2011年

4 原中国建材规划院院长 昃向祯;“凝石”能替代水泥吗?[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彦军;石灰—偏高岭土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天然矿物纤维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耿海宁;偏高岭土改性海工混凝土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有团;金川低成本充填胶凝材料及高浓度料浆管输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卞立波;井壁混凝土用低熟料胶凝材料性能及其微结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5 崔孝炜;以钢铁行业固废为原料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同生;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优化匹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钻;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李茂辉;低活性水淬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开发与水化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偏高岭土团聚颗粒的高效分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菁;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无机膜可控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张俊;电热壁炉用水泥基仿真木炭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崔潮;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的研发与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庄筱;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姜广;生态型偏高岭土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7 杨大伟;偏高岭土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8 罗新春;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9 鄢翠;高岭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10 时之光;偏高岭土—矿渣体系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4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974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