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抗污染、强稳定性纳滤膜的仿生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01:55

  本文选题:仿生 + 纳滤膜 ; 参考:《天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以解决纳滤膜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和提高膜结构稳定性为主要目标,基于对超亲水抗污染表面(细胞膜)、低表面能自清洁表面(荷叶)和贻贝粘合蛋白的认识,理性设计成膜材料,优化组合制膜方法(界面聚合法、仿生粘合法、表面接枝法等),实现抗污染、强稳定性纳滤膜的仿生制备及性能强化。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首先,设计合成了具有含胺段和含氟段两段结构的含氟多元胺(FPA),并以其为水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抗污染纳滤膜。含氟多元胺具有两个功能:第一,含胺段能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界面聚合反应获得致密活性层,赋予纳滤膜优良的分离性能;第二,含氟段能优化纳滤膜表面组成,赋予纳滤膜良好的抗污染性能。FPA-TMC/PES纳滤膜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过滤BSA水溶液时通量恢复率可达99.8%,通量衰减率为9.1%。其次,受自然界超亲水抗污染表面(细胞膜)与低表面能自清洁表面(荷叶)启发,在界面聚合法所制亲水纳滤膜表面分别接枝含氟多元胺(FPA)与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制备了含亲水区和低表面能微区的纳滤膜。亲水区具“污染抵御”作用,低表面能微区具“污染驱除”作用,两种作用的协同赋予膜以高通量恢复和低通量衰减特性。F3-PA/PES纳滤膜过滤BSA水溶液时通量恢复率可达99.4%,通量衰减率为8.8%。再次,利用仿生粘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结构稳定性纳滤膜。通过多巴胺自聚反应修饰PES支撑层,在修饰后的支撑层上采用哌嗪(PIP)与TMC间的界面聚合反应复合一层活性层。基于聚多巴胺的非特异性强粘合作用,在支撑层与活性层间构建共价键和强非共价键连接,两层间多重作用改善了纳滤膜的界面相容性,增强了膜的结构稳定性。PA/PDA-PES纳滤膜经乙醇浸泡15 d后,水通量几乎不变,盐截留率变化率小于5.0%。最后,提出了仿生粘合法制备抗污染纳滤膜。通过多巴胺的快速自聚反应在支撑层表面复合一层超薄聚多巴胺层,利用聚多巴胺层表面自身的反应位点实施二次反应接枝含氟多元胺(FPA),制备出抗污染、结构稳定性纳滤膜。亲水聚多巴胺区和含氟低表面能区赋予膜良好的抗污染性能,聚多巴胺强粘合特性增强了膜的结构稳定性。F3-PDA/PES纳滤膜过滤BSA水溶液时通量恢复率可达94.5%,通量衰减率为12.7%。乙醇浸泡144 h后,F3-PDA/PES纳滤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仅有小范围波动。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membrane fouling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membrane structure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 the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 bionic adhesive method , surface grafting method , etc . )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三传,金可勇,潘巧明,高从X&;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2 秦文忠;纳滤膜的发展与应用[J];广西化工;2001年04期

3 聂锦旭,陈欣燕;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J];环境技术;2002年03期

4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03年03期

5 营爱玲;纳滤膜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12期

6 马丽霞,赵仁兴,庞立涛,王亚卿,李杰妹;磁场对纳滤膜分离性能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年01期

7 李怀江;姜智瑞;;纳滤膜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J];发酵科技通讯;2007年04期

8 张果;赵艳玲;;纳滤膜结构及其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08年02期

9 袁亮;肖凯军;;纳滤膜的应用及过程中的污染控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8期

10 张立卿;王磊;王旭东;;纳滤膜物化特征对膜分离及膜污染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永宏;李东亮;侯雪燕;;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侯立安;;纳滤膜技术净化制药用水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聂锦旭;;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应用[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郭豪;张宇峰;王刚;杜启云;刘恩华;;纳滤膜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冯;张玉忠;;应用于有机溶剂体系中有机纳滤膜的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尚伟娟;王大新;王晓琳;;纳滤膜过程传递现象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7 李翔宇;颜涌捷;张素平;袁传敏;;纳滤分离木糖-盐水溶液的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新;;纳滤膜法净化雨水的研究[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彭亚辉;冯晖;姚红娟;王晓琳;;纳滤膜-间歇渗滤法进行染料脱盐与浓缩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宇峰;吴云;环国兰;曹东勋;徐丽丽;唐玉敏;;聚哌嗪酰胺分子结构模拟及其纳滤膜分离机理分析[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桂桃;南京高新企业成功为我国氯碱工业消除专利壁垒[N];江苏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飞;抗污染、强稳定性纳滤膜的仿生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邓慧宇;低压荷电纳滤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胡登;基于纳米材料和含氟单体纳滤膜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高复生;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磷酸酯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颜春;季铵化聚芳醚砜酮纳滤膜及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苗晶;基于壳聚糖硫酸酯、羧甲基壳聚糖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赵姗姗;用于高温凝结水回用的超滤和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邱长泉;紫外接枝制备亲水性纳滤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观姗姗;磺化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伍灵;含铵盐和碳酸氢盐溶液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恒;聚乙烯亚胺有机溶剂纳滤膜微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2 汪小凤;界面聚合法制备亲水性复合纳滤膜及在稀土回收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延军;基于大环多胺纳滤膜的制备与表征[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丁善刚;TiO_2改性聚吡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周栋;采用高效纳滤—低压反渗透集成膜工艺的海水淡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6 邢阳;可高效分离单糖与二糖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曾浩浩;PMIA/SPEEK共混纳滤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王松雪;荷正电中空纤维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纯化工艺上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党艳;废水处理中电生氧化物对芳香聚酰胺纳滤膜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谢朋;海水淡化纳滤膜渗透清洗技术研究[D];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1984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984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