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生产与技术指标调查
本文选题:再生粗骨料 + 建筑垃圾 ; 参考:《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年01期
【摘要】:选取广东省四家有代表性的再生骨料厂,比较不同厂家、不同工艺的再生粗骨料以及天然骨料的技术指标,了解再生粗骨料质量的整体水平,分析影响再生骨料密度、吸水率、颗粒级配、含泥量、压碎值、磨耗值等关键指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建筑垃圾分类、改进处理工艺,减少红砖等低强度材料以及再生骨料表面附着的砂浆,可以提高再生骨料质量等级,只有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Abstract]:Four representative recycled aggregate factor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technical indexes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and natural aggregate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and different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quality,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den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Particle gradation, mud content, crushing value, wear value and other key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grad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an be improved by classifying construction waste, improving treatment process, reducing low strength materials such as red brick and mortar attached on the surfa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only using the best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项目(2014BAC07B03)
【分类号】:TU528.0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文华;李晓静;;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施工技术;2015年16期
2 牛永宏;郭滕滕;王鑫;;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09期
3 王正红;李伯平;邹斌;董维君;;砖混类再生水稳材料应用性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3年03期
4 蒲云辉;唐嘉陵;;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的启示[J];施工技术;2012年21期
5 邹桂莲;刘细军;虞将苗;;石场废弃物用于路床加固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0期
6 邹桂莲;卢辉;刘细军;李U_荣;;石场废弃物路床加固与结构优化设计[J];公路与汽运;2011年01期
7 李清海;孙蓓;;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中国建材科技;2009年04期
8 王武祥;;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朝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复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表面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2 薛雪;建筑垃圾作为道路材料的再生加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易超;建筑垃圾资源化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4 赵焕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粉砂浆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5 朱霞;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其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能源;颜可珍;胡迎斌;游凌云;;基于横观各向同性的沥青路面加铺层力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2 颜可珍;胡迎斌;游凌云;刘能源;庾付磊;;横观各向同性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3 孙雅珍;潘嘉伟;王金昌;辛兆洋;范东;;基于非线性接触的复合路面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设计研究[J];公路;2017年02期
4 陈俊;孔燕;;沥青混合料各向异性的研究综述[J];公路;2017年02期
5 顾彦梁;吴中;沈才华;刘泉;;不同速度下制动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6 牛力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年01期
7 温志广;魏琳暄;杨永红;;修补厚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补缝界面力学的影响[J];公路;2016年12期
8 赵全满;张洪亮;周浩;;基于离散元的水泥混凝土细观模拟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12期
9 张静;魏连雨;马士宾;王涛;;动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10期
10 王琨;吕纪娜;郝培文;;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路石鑫;瞬态温度场与车轮荷载作用下灌缝胶界面力学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霍典;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开裂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花磊;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开裂机理解析法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4 周锫;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机理与高温车辙变形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黄林;高温下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军;沥青路面考虑松弛和损伤恢复的Top-Down开裂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黄筑强;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剪切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8 孙天;半刚性沥青路面动、静荷载响应特征与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俊;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剪切破坏机理分析及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铮;;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安装调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7期
2 杨向阳;;连续式与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性能比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12期
3 孙祖望;;沥青搅拌设备的节能减排[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1年06期
4 李海鹏;孔德勇;王鹏;;干燥滚筒内流场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工程机械;2011年06期
5 张晓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保养[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10期
6 赵志欣;;新迁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安装调试及维护[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年06期
7 朱文天;;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的发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Z1期
8 柴本银;彭丽华;李选友;周慎杰;史勇春;;干燥过程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新进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年12期
9 徐鸥明;韩森;高世君;刘亚敏;;沥青含量对混合料疲劳极限特性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波;余建辉;;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称重系统的误差补偿[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桂茵;低温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吕光印;柔性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兰峰;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李鹏辉;沥青路面裂纹扩展数值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栗培龙;道路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易昕;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沥青路面自上而下裂缝的扩展[D];湖南大学;2006年
7 陈玉;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8 谢水友;轮胎接触压力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华,刘今朝;浅谈建筑垃圾的再利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志伟;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0年06期
3 曹俊琴,王法新;谈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J];山西建筑;2000年04期
4 李湘洲;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J];广东建材;2000年05期
5 赵俊,钟世云,王小冬;建筑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J];粉煤灰;2001年02期
6 杜婷,李惠强,吴贤国;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利用[J];施工技术;2002年03期
7 建宁;建筑垃圾制砖基地在沪投产[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2期
8 王健,李懿;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3年06期
9 杨子江;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3期
10 ;太原:不能让建筑垃圾弄脏“脸面”[J];洗净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更新;田欣;;国内外建筑垃圾相关法规标准概述[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2 许颖;杨始强;李存才;罗刚;赵华;;深圳市建筑垃圾现状及循环利用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3 王宝民;李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讨论[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更新;田欣;;国内外建筑垃圾相关法规标准概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进辉;杨军浩;;浅谈建筑垃圾的再生和利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第二部分 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研究科研文献摘编[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7 ;福州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8 陆凯安;;建筑垃圾应用技术及对策[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肖建庄;雷斌;王长青;;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凯安;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张玉秀;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荣慧;康土特公司建筑垃圾再利用现场实录[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蒙华 徐彦泓;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排放[N];中国建材报;2005年
5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李 悦;北京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昊 张黎霞;建筑垃圾如何进入“循环”[N];发展导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徐桂林 蒋明;穗将对建筑垃圾征收处置费?[N];广东建设报;2005年
8 惠贯;广州对建筑垃圾实行“一战式”管理[N];广东建设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林秀芬 通讯员 徐桂林 本报记者 韩庆文 吴泉海 蒋明 整理 汤璇;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新契机[N];广东建设报;2005年
10 ;建筑垃圾规模再生渴望扶持[N];广东建设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浪;循环经济理论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李雯;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贾顺;重庆市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和综合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段荣生;低碳经济视野中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书;S市建筑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辽宁大学;2013年
7 雷琼嫦;基于两型城市建设的建筑垃圾闭环物流系统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姚伟明;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博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马翔宇;昆明市建筑垃圾的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柯瑞华;建筑垃圾应用于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6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06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