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氮硫掺杂多孔碳纳米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

发布时间:2018-07-07 23:16

  本文选题:钠离子电池 + 多孔材料 ; 参考:《新型炭材料》2017年06期


【摘要】: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于室温钠离子电池(SIBs)的商业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均匀且具备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球,并通过KOH活化和氮、硫共掺杂对其进行改性。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该碳纳米球在20 m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达527 mAhg~(-1)的初始比容量,并且在500 mA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循环之后仍保持了95.2%的初始比容量,其循环稳定性优于大多数近期报道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优异性能来源于KOH活化和异质原子掺杂所带来的丰富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和良好的导电性。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cathode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sodium ion batteries ( SIBs ) . Carbon nano spheres with uniform particle size and porous structure are synthesized by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 and the initial specific capacity of 5527 mAhg ~ ( -1 ) is maintained by KOH activation and nitrogen and sulfur co - doping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973 program of China(2015CB932500,2014CB932401) Beijing Nova Program(2016115104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722207) Tsinghua University Initi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20151080367)~~
【分类号】:TB383.1;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俊喜;徐娜;葛红花;吴一平;;高铁电池用负极材料的可行性分析[J];化学通报;2006年09期

2 王大辉;张盛强;侯新刚;汪建义;黄秀扬;孙雷雷;;废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中活性物质与基体的分离[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程毅;潘复生;朱伟;;AZ镁合金用于干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2期

4 张治红;李彦山;闫福丰;彭东来;李超;;聚吡咯/CaSnO_3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制和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3期

5 ;资讯·科技[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左朋建;尹鸽平;郝雪峰;;锂离子电池硅铜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2 李昌明;李伟善;张仁元;;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吴宇平;张汉平;付丽君;张涛;吴浩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阳晓霞;唐致远;;锂高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研究新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尹朝丽;赵海雷;郭洪;仇卫华;;锂离子电池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樊小勇;许金梅;江宏宏;黄令;孙世刚;;锂离子电池Sn-SBA-15负极材料的复合电镀制备和电化学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实习记者 杨烁;总产值力争400亿元[N];贵阳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于柏林 记者 张兆军;可适应零下40℃镍—氢电池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3 柏林 记者 孙春艳;镍一氢电池在我省研制成功[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楠;新型钼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与储能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陈泰强;锂/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袁万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_2SnO_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维瑶;电镀—阳极氧化法制备Sn/SnO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王琦;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赵飞;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O_2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6年

4 郭倩;钛酸锂基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5 李富营;真空—液相法制备沥青炭包覆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朱窈瑶;可逆转化类负极材料Sb_2S_3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刘杰;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系列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霍宁宁;纳米组装和复合结构MgFe_2O_4负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师振璞;由金属有机框架制备锌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吴志芹;钛酸锂负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6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106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