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机械活化对石煤提钒尾渣制备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08 19:37
【摘要】:以石煤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地聚物,不仅能减轻尾渣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尾渣的二次利用,且与传统地聚物制备工艺相比,能耗大幅降低。对湖北某石煤提钒尾渣进行机械活化后制备地聚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尾渣粒度的减小,尾渣比表面积增大,尾渣中活性硅+铝浸出浓度提高;随着尾渣活化时间的延长,所制备的地聚物抗压强度逐渐提高;降低尾渣的粒径,有利于提高地聚物的物理性能和改善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当尾渣与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为7∶3,NaOH和Na_2SiO_3的掺量均为13%、胶砂比为1∶1、液固比为0.15时,尾渣活化420 s所制备的地聚物28 d抗压强度达到25 MPa。试验结果为以石煤提钒尾渣为原料绿色高效制备地聚物提供了依据。
[Abstract]:Using vanadium residue from stone coal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the polymer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ail slag, but also realize the secondary utilization of the residue,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eopolymer preparation process. After mechanical activation of vanadium tailings from a stone coal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slag increased and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silicon and aluminum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size of the tailing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activation tim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prepared polymer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residue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geopolymer. When the mass ratio of tail-slag to metakaolin is 7: 3% NaOH and Na_2SiO_3 is 13%, the ratio of cement to sand is 1: 1, and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is 0.15,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polymer prepared by activated 420s of tail slag reaches 25 MPa. in 28 d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polymer from vanadium tailings from stone coal.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404177)
【分类号】:TQ1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晶;;含钒尾渣综合利用研究[J];资源再生;2010年09期

2 王井敏;堆浸尾渣的中和处理[J];铀矿冶;1993年02期

3 高俊峰,李晓波;提金尾渣的再利用[J];南方金属;2005年04期

4 王志刚;彭殿军;;氰化尾渣中金银回收技术研究进展[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3年05期

5 高俊峰,李晓波;提金尾渣的再利用[J];矿业快报;2005年05期

6 张雷;车小奎;郑其;于保强;严波;;某难处理含碲尾渣的浮选试验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3年01期

7 金克铭;伊拉克将建硫尾渣回收处理厂[J];现代化工;1982年01期

8 向言词;冯涛;刘炳荣;许中坚;曾荣今;易俗;;锰尾渣改良对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3期

9 向阳;向言词;冯涛;;3种植物对铀尾渣的耐受性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09年03期

10 翁庆强;张炜;;高炉消化提钒二次尾渣可行性分析[J];四川冶金;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付志新;王跃;王玉梅;;黄金生产氰化尾渣回收铅锌资源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2 王猛成;黄斌;蒲年文;张忠裕;;提钒尾渣综合利用研究[A];第二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倪文;李颖;胡文;王中杰;张静文;吴辉;;钢尾渣综合利用的两种新途径[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晋东;;钢尾渣循环利用发展趋势[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苏兴文;李晓阳;边淑清;;用转炉尾渣泥生产免烧砖[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6 张永;;某转炉尾渣选矿试验研究[A];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位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望南;郭宗富;邓淑珍;罗远秋;韩福长;;某铀矿堆浸准尾渣强酸熟化浸出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试验与探讨[A];第十届全国“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3年

8 游德周;何立;;堆浸尾渣与炭浸尾矿混排筑坝技术[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泸溪迅速处置尾渣库溢坝事故[N];团结报;2009年

2 丁洁;太钢不锈钢尾渣综合利用技术获突破[N];太原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张振华;全疆最大铬盐生产尾渣处理项目投产[N];吐鲁番报(汉);2009年

4 吕伟民;遂金实现尾渣干式堆放[N];中国黄金报;2010年

5 李鹏翔 梅海兵;武科大新技术使高炉尾渣变废为宝[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6 记者 周者军;礼县李坝矿区尾渣回收利用项目开工[N];甘肃日报;2011年

7 记者李东;重点支持氰化尾渣资源化利用[N];中国黄金报;2012年

8 仲科;氰化尾渣硫铁资源高效利用[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孙浙富 郭建东;国大成功改进自主知识产权工艺[N];中国黄金报;2011年

10 单新华;首钢尾渣将有用武之地[N];中国冶金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从氰化尾渣中浸出金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辉;不锈钢尾渣复混肥的研发[D];山西大学;2014年

3 杨绍光;极细难选金矿氰化尾渣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江汉龙;氰化尾渣提铁脱硅处理及对金回收影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勾凯;金矿尾渣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电动修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汪亚伟;钢渣磁选尾渣制备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7 许孟春;提钒尾渣浸出行为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姬冲;氰化尾渣提金及制备纳米铁红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东;金矿尾渣中砷的湿法回收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张雷;某难处理碲尾渣的选矿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19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319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