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产电菌种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19 12:01
【摘要】:以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为阳极底物,用鱼塘底泥源菌种、乳酸菌、盐碱土源菌种为产电微生物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研究这3种不同菌源微生物的产电性能及机理。实验条件下测得以鱼塘底泥源菌种、乳酸菌、盐碱土源菌种的MFCs的最大产电量分别为435、400、316 m 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0.5、53.9、43.3 m W/m~2。这3种产电微生物的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6.27%、89.32%、82.31%。循环伏安曲线表明鱼塘底泥源菌种具有较高的阳极生物膜活性。3种产电微生物的扩散为半无限扩散特征的Warburg阻抗,由电极外电解质溶液中的氧扩散引起。
[Abstract]:Using corn straw dilute acid hydrolysate as anode substrate, using fish pond sediment source bacteria,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saline-alkali soil source bacteria as electric-producing microbes, a two-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MFCs),) wa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these three microbes.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power production of MFCs an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MFCs,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saline-alkali soil source bacteria were 435400316 MV and 60.5 渭 m / m, 43.3 m / m ~ (-1) and 43.3 m / m ~ (-1), respectively, in the bottom mud of the fish pond, an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was 43.3 m / m ~ (2) 路m ~ (-1). The COD removal rates of the three electro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were 86.27 and 89.32 respectively. The cyclic voltammetry curves showed that the biofilm activity of anode biofilm was higher and the diffusion of the three electro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was the Warburg impedance of semi-infinite diffusion, which was caused by oxygen diffusion in electrolyte solution outside the electrode.
【作者单位】: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27,4160300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02008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LR201505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5428)
【分类号】:TM91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杜竹玮;;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刘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01期

4 洪义国;郭俊;孙国萍;;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5 谢珊;欧阳科;陈增松;;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6 师波;徐振波;;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7 黄健盛;李崇明;穆斌;穆世江;封丽;张韵;;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及废水处理技术[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年02期

8 ;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8期

9 ;微生物燃料电池 除污发电两相宜[J];青海石油;2012年01期

10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废水发电[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2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3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4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5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7 张甜;彭汉勇;陈胜利;杨汉西;;基于大肠杆菌催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扩大化设计[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王金q,

本文编号:2411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411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