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能物理、工业探测和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闪烁体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闪烁体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广大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闪烁晶体由于制备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大批量和大尺寸生产难度大以及各部分发光特性存在差异等因素,使其在应用上受到制约。相比之下,闪烁玻璃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组分和性能连续可调、塑形加工性能优异,易于大批量、大尺寸生产,使其成为高性能闪烁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关注热点,对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选择合适的玻璃基质材料,改善和调控各种稀土离子在不同玻璃基质中的发光性能仍是闪烁玻璃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Tb~(3+)、Ce~(3+)、Eu~(3+)掺杂钆-钡-铝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稀土离子单掺情况下的发光机理以及掺杂浓度对玻璃材料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玻璃中Gd~(3+)离子与其它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制。随后,研究了玻璃组成中F~-、Gd~(3+)含量以及敏化离子Ce~(3+)、Dy~(3+)对Tb~(3+)离子在钆-钡-铝硅酸盐氟氧玻璃中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在获得高X射线探测效率的Tb~(3+)激活闪烁玻璃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闪烁光纤面板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高温熔融法成果制备了Tb~(3+)、Ce~(3+)、Eu~(3+)离子单掺和Ce~(3+)/Tb~(3+)、Dy~(3+)/Tb~(3+)离子共掺的钆-钡-铝硅酸盐氟氧玻璃。这些玻璃的网络骨架是由[Si O_4]四面体和[Al O_4]四面体以顶点相连的方式构成,Gd~(3+)、Ba~(2+)和其它稀土离子处于网络间隙,F~-离子部分取代O~(2-)进入网络内部;玻璃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高可见区透过率。(2)在紫外光的激发下,Tb~(3+)单掺闪烁玻璃发出明亮的绿光,主要源于~5D_4→~7F_J(J=6,5,4,3)的电子跃迁。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不断增强,但荧光寿命变短;Tb~(3+)离子之间的交叉弛豫过程有利于~5D_4态的跃迁发射。Ce~(3+)单掺闪烁玻璃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强烈的蓝紫光,是由Ce~(3+)离子的5d-4f电子跃迁引起;随着Ce~(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峰位置不断红移,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的Ce~(3+)掺杂浓度为0.1mol%;荧光衰减时间为纳秒级,且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Eu~(3+)单掺闪烁玻璃在紫外光激发时主要发出红光,源于Eu~(3+)离子的~5D_0→~7F_J(J=0,1,2,3,4)跃迁,其中~5D_0→~7F_2跃迁(615nm)发射最强,荧光衰减时间为毫秒级;发光强度和~5D_0→~7F_2与~5D_0→~7F_1跃迁强度的比值随Eu~(3+)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弱,在Eu_2O_3含量为6mol%时达到最大。(3)在Tb~(3+)、Ce~(3+)或Eu~(3+)单掺闪烁玻璃中存在Gd~(3+)→Tb~(3+)、Gd~(3+)→Ce~(3+)和Gd~(3+)→Eu~(3+)的能量传递过程,能量传递效率随着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Gd~(3+)→Tb~(3+)的能量传递方式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而Gd~(3+)→Ce~(3+)和Gd~(3+)→Eu~(3+)的能量传递为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4)在X射线激发下,Tb~(3+)、Ce~(3+)、Eu~(3+)单掺玻璃样品均表现出闪烁发光特性。其中,Tb~(3+)掺杂玻璃样品表现最佳,Tb_2O_3含量为6mol%的玻璃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BGO晶体的4.9倍,积分闪烁效率为BGO晶体的64%;而Ce~(3+)掺杂玻璃样品表现最差,积分闪烁效率最高仅为BGO晶体的6.5%;Eu~(3+)单掺玻璃样品的积分闪烁效率最高为BGO晶体的32.4%。相比之下,Tb~(3+)掺杂玻璃样品更适合于X射线探测,可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和医学影像等领域。(5)在Tb~(3+)掺杂闪烁玻璃中,玻璃组成中的F~-离子浓度的增加使Tb~(3+)离子的发光强度有所增强,但会降低玻璃的密度;较高的F-离子浓度会使玻璃在浇注过程中出现表面析晶现象,影响光纤的拉制。Gd~(3+)浓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的密度,并通过能量传递增强Tb~(3+)离子的荧光发射,但浓度过高会降低Tb~(3+)离子的发光强度,最佳的Gd_2O_3含量为6mol%。(6)在Tb~(3+)掺杂闪烁玻璃中引入Ce~(3+)离子能够通过Ce~(3+)→Tb~(3+)的能量传递敏化增强Tb~(3+)离子的发光;在X射线激发下,最佳Ce~(3+)掺杂浓度为0.4mol%,此时相对于BGO晶体的积分闪烁效率提高到82%,发光强度达到BGO晶体的6.2倍。但Dy~(3+)离子的引入对Tb~(3+)离子的发光起到了很强的负面影响,使Tb~(3+)离子的发光强度不断降低。因此,在钆-钡-铝硅酸盐氟氧玻璃中不适合选择Dy~(3+)离子作为敏化剂。(7)以高X射线探测效率的Ce~(3+)/Tb~(3+)共掺钆-钡-铝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为芯层玻璃,成功制备不同厚度的Tb~(3+)激活闪烁光纤面板。Tb~(3+)激活闪烁光纤面板在X射线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绿光,发光强度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三鸿;杨东华;;苯乙烯生产的能量传递-转换模型[J];石油化工;1987年01期
2 钱三鸿 ,杨东华;高炉装置的能量传递——转换模型[J];江苏化工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周庆复;沈淑引;袁振利;刘槞槞;沈涛;;双发色团杂蒽染料分子内能量传递[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0年03期
4 赵井泉,朱晋昌,蒋丽金;藻类光合原初过程的计算机模拟——Ⅱ.C-藻蓝蛋白的β亚基和单体中的能量传递[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8期
5 陶栋梁,章婷,徐怡庄,徐征,高新,张月平,吴瑾光,徐叙tb;稀土配合物发光中的能量传递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1年06期
6 郭金雪,胡志远;利用能量传递提高荧光法测铅的灵敏度[J];岩矿测试;1991年04期
7 钟顺和,孙国良;激光促进了烷裂解表面反应过程中的能量传递[J];分子催化;1992年01期
8 赵继全,赵井泉,蒋丽金,张景民,赵福利,郑锡光,汪河洲;藻胆体杆模型复合物的合成及能量传递[J];科学通报;1998年14期
9 周佳佳;滕宇;叶松;邱建荣;;基于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的宽带下转换光谱调制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夕兵,古德生,赖海辉;爆炸应力波遇夹层后的能量传递效果[J];有色金属;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张建平;;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 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家骅;张霞;郝振东;钟瑞霞;叶松;聂兆刚;王笑军;;基于能量传递机制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安炜;杨凤丽;庄卫东;田光善;荆西平;;M_5(PO_3)_4Cl:Eu~(2+),Mn~(2+)(M=Ca,Sr)发光机理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霞;张胤;王喜贵;;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基红色发光材料中敏化发光和能量传递[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庞小峰;;在蛋白质分子中生物能量传递的新理论及其实验证实[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夏上达;PeterA.Tanner;;固体中稀土离子间非对角单声子协助的能量传递[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罗遵度;陈雨金;林炎福;廖金生;黄建华;黄艺东;;改进的离子间能量传递无规行走理论[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殿元;马紫阳;尹民;夏上达;;稀土离子发光体系中的谱交迭能量传递模型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韩镭;陈金平;李Z,
本文编号:2453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45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