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高压氢气泄漏自燃机理及其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7 18:30
【摘要】:氢气因其可再生、来源广泛、燃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且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氢气密度较低,高压储氢已成为氢能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氢气有诸多不利于安全的特性,高压氢气一旦泄漏或发生意外事故,很有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等灾害。特别是,在无明显点火源的情况下,高压氢气泄漏后自发着火(自燃)进而发展成为爆炸或喷射火,已成为氢气高压存储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在氢能经济到来之前,迫切需要对高压氢气泄漏自燃这一特殊燃烧现象开展研究。本文主要基于扩散点火理论,利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对高压氢气泄漏激波传播特性、自发着火机理以及自燃火焰发展规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先,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和高速纹影技术对高压氢气泄漏过程中激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氢气射流的微观动力学发展过程开展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结构管道内激波传播特性、氢气射流流场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前导激波在管道内产生,并向管道下游传播,与此同时激波强度逐渐增强并最终趋于稳定。在常截面管道内,激波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维持在一个常数。较细管径的管道有利于稳定的前导激波快速形成,且大于同等条件较大管径管道内的激波超压。而激波在变截面管道内传播时,由于紧缩结构或扩张结构的出现,会导致强烈的激波反射、激波-激波相互作用、激波聚焦作用等多维激波结构的出现。同时发现前导激波从管内传播到管外,其传播速度表现为首先快速减小,之后再逐渐降低为声速的传播特点。完整记录了激波、高压氢气射流流场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先后观察到半球形激波、马赫盘、反射激波、激波三相点等经典激波结构。其次,借助压力采集和火焰探测技术对管道内自燃发生机理、自燃火焰成长机制以及点火发生临界条件开展研究,提出了理论点火临界压力的概念,给出了等截面管道内氢气自燃发生的理论点火临界压力(为1.63MPa)。同时建立了判断释放管道内自燃发生与否的预测模型,探讨了影响自燃发生的可能因素。主要分析了泄放压力、管道长度、直径、管道内部结构改变等因素对自燃发生的影响规律。发现泄放压力越大,自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且初始点火越易在靠近管道上游位置发生。在实验测量范围内(管长80-360mm,管径10-20mm),管道长度的增大以及管道内径的减小,均有利于自燃的发生。另外,还发现释放管道内部结构的改变可显著的促进自燃的发生,直接表现为变截面管道内自燃发生的最小泄放压力明显低于常截面管道内的点火临界泄放压力。特别是,局部紧缩管内在泄放压力仅为1.84MPa的条件下便会发生自燃,为目前已知的导致自燃发生的最低泄放压力。进一步讨论了局部扩张管内点火发生的三种可能位置。发现点火位置不同对应的点火机制有明显的区别。本文还详细分析了管道内自燃火焰成长的动力学过程,并提出了隔膜多步破裂行为诱发自燃发生、发展的新机制。隔膜完全打开前,由于微小泄漏形成大量的氢-空气混合物。随着隔膜进一步破裂,道激波可在局部预混气体中产生并诱发点火,自燃火焰快速成长并在管外发展成为喷射火。最后,对自燃火焰在管外的传播动力学以及喷射火的形态演变机制开展实验研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记录了自燃火焰传播、爆燃发展以及喷射火形态演变的动力学过程,同时对爆燃火焰导致局部受限空间的超压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燃火焰传播到管外,首先在管口附近处形成团状火焰。之后,火焰团演化为上游燃烧区和下游燃烧区两部分,其中上游燃烧区继续向前方传播,而下游燃烧区在喷口附近处稳定并逐渐增大。自燃火焰传播初期,膨胀的几何效应抑制了扩散层的对流作用,致使火焰传播速度较低。随着氢气射流在开放空间发生快速的动量输运,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出现急剧增加。但随着射流动量输运速率的下降,可燃性混合物的产生速度减慢,火焰前锋传播速度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由于氢气射流动量输运在防护箱内的持续进行,形成局部预混氢-空气混合物,从而导致局部受限箱体内出现爆燃现象。爆燃火焰产生大量压力波致使周边环境压力显著升高。防护箱内激波超压均明显小于爆燃作用超压。本文建立了激波超压和爆燃超压随初始泄放压力增加的线性关系式。发现激波前沿和爆燃超压值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加。爆燃结束后,自燃火焰转变为高压氢气喷射火的燃烧形式。喷射火燃烧形态由动量控制的水平射流火和浮力驱动控制的垂直方向火羽流两部分构成。发现喷射火的燃烧形态演变主要由泄放压力大小所决定。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16.2;O64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桥口幸雄 ,堀口贞兹 ,孙德瑜;火焰消除器设计技术[J];化工设备设计;1993年02期

2 陆守香,张立,郭子如,秦友花,吴红波;气体火焰加速掠射粉尘床激起的气体-粉尘复合火焰[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3 王岳,雷宇,张孝谦,J.Konig,C.Eigenbrod;浮力对皱折锋面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4 刘暄亚,陆守香,秦俊;水雾作用下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2003年01期

5 刘fE亚,陆守香,秦俊,张立,郭子如;水雾抑制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8期

6 丁以斌;孙金华;何学超;尹艺;徐耀;黄新杰;;锆粉尘云的火焰传播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7 王凯全;乐林;黄勇;齐经济;周琪;;倾斜状态汽油火焰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8 薛治家;于庆波;刘慧;史俊瑞;;过滤燃烧火焰锋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9 徐立长;;介绍英国建筑材料的表面火焰传播分级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0年03期

10 张源雪;吴晋湘;;室内可燃气体泄漏过程中的着火与火焰蔓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晓楠;;火焰传播模型的分析与探讨[A];2007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庞磊;吕良海;姚伟;;不同燃气浓度下室内燃气爆燃火焰波及范围分布特征[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王成;卢捷;宁建国;;煤气爆炸极限及火焰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王双峰;肖原;任坦;胡俊;;弱对流条件下固体材料表面火焰传播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应展烽;陈志华;范宝春;;管内燃烧爆炸过程中火焰与方柱相互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成;宁建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煤气爆炸特性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忠良;声作用下涡与火焰耦合影响NO_x生成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段强领;高压氢气泄漏自燃机理及其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王岳;重力对稀燃弱湍流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丁以斌;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占兵;预混火焰在狭缝中的传播机理与熄灭条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秋红;锆粉云瞬态火焰及连续喷射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周杰;DME与丙烷层流稀释扩散火焰的抬升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杨斌;苯/氧气及丁醇/氧气火焰的VUV光电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王强;不同环境条件下扩散射流火焰形态特征与推举、吹熄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陆凯华;不同开口与侧墙限制边界条件下火焰溢出卷吸行为与火焰高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刚;柴油机喷雾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国情;高温高压燃烧弹平台建设及其在若干运输燃料组分火焰传播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徐宗;小型管道内气体燃烧火焰传播规律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赵雪林;密闭管道内低浓度甲烷着火及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高远;多孔介质对火焰及压力波抑制作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俞卓均;基于物理的火焰声音生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李龙欢;球形火焰半径测量技术研究及计算机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强强;中餐灶火焰适配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高玉刚;管道中可燃气体燃爆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丁小勇;甲烷—空气爆炸火焰传播的微观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9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459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