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1 19:45
【摘要】:本文选取油页岩飞灰(OSFA)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高掺杂油页岩飞灰的情况下,将其制备成高附加值灰渣微晶玻璃,并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从提高工业废物在灰渣微晶玻璃中的消纳量以及降低能耗角度出发,基于不同废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将油页岩飞灰和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优势配伍制得油页岩复合灰,使其化学组成满足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要求,然后利用油页岩复合灰熔融后得到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与油页岩飞灰二次复合共烧结制得微晶玻璃。同时,鉴于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较高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将其作为固化剂对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其具体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调控CaO和A1203在油页岩飞灰中的含量,得到具有不同碱度(CaO/SiO2)的初始玻璃配料,采用高温熔融/水淬和一步烧结法将其制备成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利用Kissinger-Augis-Benne方程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毒性浸出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的结晶相组成、微观结构、机械物理性能、耐化学腐蚀性以及重金属毒性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为表面析晶机理,当碱度从0.2增加到0.5时,析晶活化能从231.61 kJ/mol降低到196.84 kJ/mol。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钙长石(CaAl2Si2O8)转变成钙铝黄长石(Ca2Al2SiO7)和钙长石的多晶共存体系。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值和抗弯强度值随着碱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当碱度为0.5、烧结温度为1050℃时,分别达到最大的186 MPa和78 MPa。微晶玻璃对酸碱溶液的抗腐蚀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NaOH HAc H2SO4。重金属的毒性浸出测试(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表明,微晶玻璃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远低于US EPA规定的重金属浸出阈值,重金属被稳定地固化于形成的晶格网络中,对环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油页岩飞灰和城市垃圾焚烧底灰通过优势配伍制得复合型玻璃质熔渣,然后将介稳态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与油页岩飞灰二次复合共烧结制得微晶玻璃。通过对微晶玻璃的结晶相类型、物理机械性能(烧结收缩率、重量损失率、密度和抗压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的分析,研究了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主晶相是钙长石和石英。烧结收缩率、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重量损失率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000℃,油页岩飞灰在二次复合料中的含量由10%增加到30%时,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烧结收缩率从29.61%降至17.2%,密度从2.13 g/cm3降至1.73 g/cm3,抗压强度从139.63 MPa降至35.69 MPa,重量损失率从4.28%升高至8.12%。而缓慢冷却熔渣衍生产品的烧结收缩率由12.43%降至10.28%,密度由1.66g/cm3降至1.55 g/cm3,抗压强度由23.08 MPa降至16.76 MPa,重量损失率由10.35%升高至13.91%。此外,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耐化学腐蚀性也强于缓慢冷却熔渣衍生产品。这说明介稳态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具有更强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更易于通过结晶方式降低内能向稳定的结晶态转变,烧结产品中的晶体体积分数更大,微观结构更加紧密,产品的性能越强。在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满足天然大理石建材标准的情况下,对比常规路线的制备过程,所提方法的能耗降低率可以达到5.91-12.53%。(3)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较强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使得其易于通过黏性液体流动传质过程实现混合态粉末的烧结致密化和结晶化。基于此,将其作为固化剂与活性较低的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在低温下(≤1000℃)进行混合共烧结实验,通过相迁移转化过程中不同物质间的相变反应实现焚烧飞灰的固化和稳定化。结果表明,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使得垃圾焚烧飞灰中原有晶体的衍射峰逐渐减弱,烧结产品中出现钙长石(CaAl2Si2O8)、钙霞石(Ca(Al,Si)2O4)、氯磷钙石(Ca10(SiO4)3(SO4)3Cl2)、氯硅铝钙石(Ca6Al5SiO16Cl13)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等新晶体。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使得烧结产品中重金属的残留率逐渐增大,但其浸出浓度依然远远低于美国、欧洲以及我国规定的重金属浸出浓度阈值。氯离子由可溶盐存在转变成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存在是导致其浸出率和浸出潜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烧结产品中典型重金属Pb、Cu、Zn和Cr的Cf、Er和RI值都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且污染水平都属于低等级,因此所得烧结产品可以作为安全无害材料直接利用或者作为二次原材料进一步材料化利用。
【图文】:

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


逑溶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巧日化学变化(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和还原等)。逡逑本实验所用的热重分析仪是日本精工公司生产的TG/DTA邋6300(如图2.1所示)。该逡逑仪器采用的是差示双天平梁原理设计,其工作温度范围是室温至1500邋°C,TG灵敏度为逡逑0.1邋帖,加热速率为邋0.01-100邋°C/min,,DTA邋测量范围(灵敏度)为邋±邋1000邋1IV邋(0.06邋HV),DSC逡逑精度为±2%。TG/DTA邋6300热分析仪因将试样置于相同的热处理及环境条件下,因此逡逑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同时测定样品的重量和热烙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消除TG和DTA逡逑单独测试时因试样不均匀性及气氛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所测得的AG和AT具有严格的可逡逑比性和准确一致的结果。这些精密设计使得该仪器在测定物质相变温度方面具有非常高逡逑的可信度。逡逑本研究选取20邋mg的玻璃质格渣粉末(颗粒粒径<邋106邋nm)进行热重实验,将过筛的逡逑玻璃质烙渣粉末加入到热分析天平氧化铅巧蜗中,在空气气氛下(载气量为100邋liL/min),逡逑分别5邋°C/min、10邋°C/min、15邋°C/min和20邋°C/min四个不同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高至逡逑1200邋°C

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


实现完全烙融,用特制的夹巧从高温电加热炉中将刚玉巧巧夹出,把高温炫体迅速倒入逡逑装满冷水的铁罐中进行冷却,烙体在急冷的情况下越过析晶区,转变成黑色的玻璃质炼逡逑渣(也称基础玻璃)(如图2.2所示)。将急冷水萍后的玻璃质烙渣颗粒进行收集,经过粗破逡逑碎之后将其放入到105邋DC的鼓风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处理,待烘干至恒重之后将干燥的逡逑玻璃质格渣颗粒放入全方位行星式球磨机中进行细研磨5邋h,得到粒径不同的粉末,通逡逑过机械筛分选择颗松粒径小于106邋jim的玻璃质烙渣粉末备用。逡逑w逡逑—*邋-逡逑图2.2油页岩飞灰烙融/水巧后得到的玻璃质烙渣逡逑Eg.邋2.2邋Glass邋frits邋obtained邋from邋melting邋and邋quenching邋oU邋shale邋fly邋ash逡逑2.2.5微晶玻璃的制备逡逑将颗粒粒径小于106邋^1111的玻璃质巧渣粉末装入圆柱形和矩形刚玉巧巧中,分别制逡逑成直径为12邋mm、高度分别为3邋mm和15邋mm的圆柱形样品,W及长为40邋mm、宽为逡逑10mm、高为6mm的矩形样品。采用一步烧结法在智能箱式电阻炉中W邋5邋°C/min的速逡逑率升至不同的温度热处理2邋h,烧结产品随电阻炉自然降至室温得到微晶玻璃。逡逑-31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1.733;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报,沈鸽,程逵,翁文剑,韩高荣,J.Domingos Santos;生物医用钙磷酸盐微晶玻璃[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2 陈国华,康晓玲;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市场发展前景[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7期

3 陈国华,谭文莉,康晓玲,曾利群,梁东成;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陶瓷;2001年02期

4 陈国华,康晓玲;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J];陶瓷工程;2001年06期

5 宋开新,俞建长;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应用[J];山东陶瓷;2002年01期

6 刘心宇,陈国华;烧结微晶玻璃的生产及其着色[J];硅酸盐通报;2002年03期

7 蒋冬青,陈晖,王仕;微晶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5期

8 谭金华;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材;2002年04期

9 于向阳,李敬华,芦忠新,周子正,程继健;微晶玻璃建材的研究与应用[J];玻璃与搪瓷;2002年04期

10 张金青;用粉煤灰生产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板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树玉;韩野;王淑峰;崔洪芝;陈蕴博;;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品制备技术[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明;刘春刚;李嘉洋;;利用工业废弃物工业化生产微晶玻璃建材的技术介绍[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郑伟宏;程金树;汤李缨;;热处理制度对高强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洪影;夏海平;章践立;王金浩;;掺杂Zn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研制及吸收光谱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5 张洪波;姜静;王轶敏;邵晶;张华山;苏春辉;;SiO_2-Al_2O_3-P_2O_5系透明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贲成j;;微晶玻璃生产与高效节能窑[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何坤;王衍行;祖成奎;陈江;韩滨;赵慧峰;刘永华;;Li_2O-Al_2O_3-GeO_2-P_2O_5微晶玻璃结构与电导率的研究[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吴建锋;徐晓虹;吴菊芳;李坤;张亚祥;陈绪娟;;用钼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结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妙玲;赵丽娟;兰子鉴;常丽芬;余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散射效率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董伟;卢金山;;稀土氧化物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君;微晶玻璃要全力打拼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2年

2 记者 刘荣慧 特约记者 谷永生;晶牛微晶玻璃猛创效益 工业领域大规模引用[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牛晓;我国首条透明航天微晶玻璃生产线在晶牛达产达标[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钟玻;世界最大微晶玻璃基地落成[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郑千里;微晶玻璃产业化进程备忘录[N];科技日报;2000年

6 逸明;微晶玻璃装饰板“前途无量”[N];中国建设报;2001年

7 海浪;微晶玻璃生产企业:围城内外有甘苦[N];中华建筑报;2002年

8 赵悦;强势企业瞄准微晶玻璃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通讯员 吕轩;红色微晶玻璃在阜康研制成功[N];昌吉日报;2008年

10 冯建波;晶牛微晶集团开通世界首家微晶玻璃网[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伟;Q235钢基体表面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代文彬;钢渣热态改质的工艺、装备及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健;含铬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及一步热处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巍;稀土与过渡族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发光特性[D];福州大学;2014年

5 方再金;透明微晶玻璃以及光纤的制备与光谱转换[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迪;污泥微波热解及其固体产物制备微晶玻璃的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白智韬;高碳铬铁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性能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芝昆;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宏;微机电系统低温阳极键合用微晶玻璃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田培静;稀土掺杂钙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光;稀土掺杂Li_2O-ZnO-SiO_2系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邢瑞平;废石渣白色微晶玻璃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蒋维;强磁场和双色激发对稀土掺杂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家鑫;磷酸盐发光玻璃及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科鹏;微晶玻璃工件的保形酸蚀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吴松松;B_4C/LAS和LAS/B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付贵珍;纳米晶透明微晶玻璃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延竹;转炉钢渣制备CMAS系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王倩;Ce~(3+)/Tb~(3+)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光谱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曹月明;低温烧结生物微晶玻璃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1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21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