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9 12:28
【摘要】:为了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0组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和1组普通再生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试验。试验中考虑的因素有钢-聚丙烯纤维混掺掺量、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长径比以及钢纤维类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纤维掺量为117 kg/m~3,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6 kg/m~3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增强效果,其中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抗折强度较普通再生混凝土分别提高了17.68%、57.88%、28.32%;随着钢纤维长径比的增加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各强度均得到显著提高,最高提高了10.51%,而聚丙烯纤维长径比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各强度的影响效果不明显。端勾型钢纤维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各强度均高于波纹型。此外,掺入混杂纤维后,再生混凝土由脆性破坏转变为一定的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3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4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6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7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8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9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10 祁斐;;关于利用建筑废砖制备再生混凝土的若干问题[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途径[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兵;张齐;;绿色资源—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3 董宏英;曹万林;张建伟;王攀峰;;不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筒体耐火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江峰;侯敏;王清远;袁书成;;再生混凝土及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云峰;张思佳;蒋亚清;;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凯华;罗素蓉;郑建岚;;引气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叶跃忠;潘绍伟;李固华;杨彦克;;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试验配制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3 梅国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天t@;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王丽;基于真实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宝鼎晶;橡胶改性再生混凝土高温后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蓉;高温后聚丙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轴压和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饶一鸣;再生混凝土砌块及其无砂浆砌体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琳;再生混凝土微粉制备再生胶凝材料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刘子赫;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8 郭瑞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

9 俞文军;掺早强剂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10 李冉;再生混凝土性能的BP神经网络预测[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8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58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