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结构的敏化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3 23:17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性能稳定,因而在新能源领域有着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由DSSC发展而来的钙钛矿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以其突飞猛进的效率引起了新能源领域广泛的关注,经过几年发展,PSC的效率已经突破20%。二氧化钛(Ti02)是光伏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其形貌与性能对器件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两种光伏器件的工艺和性能优化为导向,以无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为基础,研究了材料与器件性能的关系。合成了尺寸可控的Ti02微球,利用微球的尺寸效应以及其纳米聚集体结构改善DSSC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将DSSC的效率由6.81%提高至8.20%;并进一步利用镁离子辅助四氯化钛(TiCl4)处理双层光阳极,优化光阳极的染料吸附量和电子传输性能,使得基于双层光阳极的DSSC效率优化至9.12%。基于金属钛与碱性溶液的化学反应原理,采用水热反应合成网络状纳米多孔结构,研究水热条件和纳米结构形貌的关系,可控的合成了多种三维网络状纳米多孔结构,并将其中的一种纳米结构应用到纤维状染料敏化电池(FDSSC)中,作为钛丝基底和Ti02纳米颗粒多孔层的界面,一方面改善颗粒膜的沉积,另一方面改善FDSSC的电子传输性能,将纤维状器件的效率由2.56%优化至4.64%;进一步的,将水热法与溅射法结合,在FTO导电基底表面合成由一维纳米线交织组成的Ti02网络状纳米多孔结构,采用一步烧结制备介孔PSC的致密多孔层,相对于传统的纳米颗粒多孔结构,三维网络状纳米多孔结构更有利于钙钛矿的沉积和载流子的传输,使得介孔PSC的性能由9.59%提升到12.78%。将常温磁控溅射法制备的高阻Sn02薄膜应用在平面PSC中,克服了传统平面PSC中TiO2致密层所需的高温退火的弊端,并利用Sn02材料高透射性、高迁移率等优势,通过工艺调节将平面PSC的效率优化至13.68%,常温下制备了空穴阻挡层,实现了PSC的低温制备。
【图文】:

示意图,染料敏化,电池结构,示意图


工艺简单、易大面积化、在弱光或漫射光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与建筑中的逡逑材料相兼容等。基于这些优势,DSSC—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巧P-7]。逡逑1991年,DSSC第一次被报道出来便获得了邋7.12%的效率W,如图1-1所示,逡逑DSSC是由光阳极、染料、电解质和对电极几个部分组成W。其中,光阳极一般逡逑由二氧化铁cn02)纳米颗粒多孔薄膜沉积在FTO导电基底上面形成,,对电极一般逡逑是沉积在导电玻璃上的轴伴t)电极。图1-2为DSSC的基本原理和能级结构示意逡逑图,图中的电势参照的是标准甘隶电极W。DSSC的染料是吸附在多孔氧化物表逡逑面,染料吸收光子并被光致激发后,染料分子会由基态巧)跃迁至激发志(S‘),激逡逑发出的电子便会注入到氧化物的导带,DSSC的电解质包含氧化还原对(1713—),逡逑激发态的染料分子接受电解质中的电子再次回到基态,这个染料再生的过程避免逡逑了导入氧化物导带的电子再次被氧化的染料分子捕获,这样导入氧化物的电子便逡逑可W通过导电基底及外电路传递到对电极

示意图,染料敏化,操作原理,能级


工艺简单、易大面积化、在弱光或漫射光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与建筑中的逡逑材料相兼容等。基于这些优势,DSSC—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巧P-7]。逡逑1991年,DSSC第一次被报道出来便获得了邋7.12%的效率W,如图1-1所示,逡逑DSSC是由光阳极、染料、电解质和对电极几个部分组成W。其中,光阳极一般逡逑由二氧化铁cn02)纳米颗粒多孔薄膜沉积在FTO导电基底上面形成,对电极一般逡逑是沉积在导电玻璃上的轴伴t)电极。图1-2为DSSC的基本原理和能级结构示意逡逑图,图中的电势参照的是标准甘隶电极W。DSSC的染料是吸附在多孔氧化物表逡逑面,染料吸收光子并被光致激发后,染料分子会由基态巧)跃迁至激发志(S‘),激逡逑发出的电子便会注入到氧化物的导带,DSSC的电解质包含氧化还原对(1713—),逡逑激发态的染料分子接受电解质中的电子再次回到基态,这个染料再生的过程避免逡逑了导入氧化物导带的电子再次被氧化的染料分子捕获,这样导入氧化物的电子便逡逑可W通过导电基底及外电路传递到对电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4.11;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从尾矿中回收钙钛矿[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2年06期

2 张登福;;用钙钛矿制取富集的钛产品[J];矿产综合利用;1993年03期

3 别利剑,李国宝,廖复辉,林建华;六方类钙钛矿体系La_2Ca_2MnO_7-Sm_2Ca_2MnO_7的结构变化和相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在羧基甲基纤维素存在下钙钛矿的浮选[J];国外金属矿选矿;1987年06期

5 王颖霞,别利剑,秦瑞雯,林建华,尤力平;三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结构化学原理及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6 许丽梅;林秋惠;林结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模板的构筑及表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王进;新型焊条涂料的选收及其应用[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9年01期

8 别利剑,李国宝,廖复辉,林建华;六方类钙钛矿体系La_(2-x)Nd_xCa_2MnO_7的结构和相关系[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9 王建伟;钠米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析氧电催化性质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3期

10 刘冬梅;李小兵;秦赛;朱明;;双钙钛矿La_2NiMnO_6多晶靶材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化工时刊;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龙;孙伟海;卞祖强;黄春辉;;高效的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2 孟庆波;李冬梅;罗艳红;;界面调控与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3 宋嘉兴;姚诗余;田文晶;;平面异质结低温溶液处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4 杨月勇;肖俊彦;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基于碳电极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5 肖立新;郑灵灵;马英壮;王树峰;陈志坚;曲波;龚旗煌;;高效杂化钙钛矿光伏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6 顾卓韦;吴刚;陈红征;;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7 张秋菊;李白海;陈亮;;Pt掺杂的CaTiO_3的自再生机理的计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苗君;乔利杰;姜勇;;钙钛矿多铁性氧化物异质结的低疲劳反转、磁电双弛豫、及缺陷调控[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赵永男;孙振;;锆酸钡中空微球的掺杂及发光性能[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代俊;徐程浩;;微波对钙钛矿晶体的基本作用[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霞;钙钛矿材料成为高能效“帮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常丽君;钙钛矿材料实现电器自充电[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皓;染料敏化/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光吸收层的微纳结构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陈奇;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武其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层材料及钙钛矿层形貌调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孔伟光;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光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王燕;H_2CaTa_2O_7层间插层修饰、剥离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徐鸣;有机聚合物及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陶洪;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结构的敏化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8 王金凤;磁性双钙钛矿陶瓷的制备、结构及物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李毅;介孔钙钛矿太阳电池及新型氧化物太阳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卫;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代晓艳;TiO_2致密层与钙钛矿吸收层的制备及其光伏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董庆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荷收集层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冯明巧;热解ZIF-67在DSCs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舟;基于钙钛矿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马中生;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界面缓冲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朱慧敏;异质结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尹伟;基于形貌控制和界面修饰的倒装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张一帆;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的薄膜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蒋紫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艺探索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6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76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