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磷石膏基功能型泡沫石膏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7 23:57
【摘要】: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的副产物,每生产1吨P_2O_5,会形成4.5~5.5吨磷石膏。据统计,2016年我国排放磷石膏约76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36.51%,总堆存量超过4亿吨。磷石膏中残留的强酸和磷、氟、有机物等杂质随着雨水进入地下,污染土地、地下水;磷石膏粉尘污染空气,如何处理并有效利用磷石膏一直是个国际性难题。本着提高磷石膏的利用率出发,制备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建筑材料意义重大。本文利用磷建筑石膏制备功能型泡沫石膏,旨在获得容重与强度可精确调控,拥有良好保温、吸声性能的泡沫石膏产品。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研究了氢氧化钙不同掺量对磷建筑石膏pH和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解释;研究了缓凝剂、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并研究了酸性、弱碱性、强碱性条件下的SC与SA单掺与复掺的缓凝效果,通过综合考虑强度和凝结时间,确定了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最优缓凝剂;研究了碳酸氢钠制备泡沫石膏,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重点研究了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双氧水发泡,考虑了凝结时间、水温、水膏比、pH、HPMC、MnO_2、H_2O_2对发泡效果的影响;最后探索了HPMC、K12、F10和高强石膏对泡沫石膏的功能化改性。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凝结时间和绝干强度,在酸性条件下,磷建筑石膏的缓凝剂选择SC;弱碱性条件下选择SC与SA按质量比4:1复掺。HPMC掺量增大,会延长磷建筑石膏的初凝时间,但不影响终凝时间。2、随高强石膏在磷建筑石膏中的掺量增大,凝结时间延长,容重和绝干强度增加,2h线性膨胀率先减小后增大;形成的二水石膏的晶体结构并未变化。由于两种半水石膏水化速率的差异,造成析晶的不同步,形成内应力,使得二水石膏结构网络部分断裂。宏观表现为:随混合相石膏硬化体龄期增加,抗压强度出现下降过程;随高强石膏掺量增多,2h线性膨胀率先减小后增大。3、双氧水发泡磷建筑石膏,其发泡效果不是单一因素的主导,而是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要获得较好的发泡效果,需要调控发气速率和凝结速率,使两者相匹配。弱碱性条件下,使用少量的催化剂即可获得较好的发泡效果,比酸性条件发泡更经济。导热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变化规律不能单独用孔隙率解释,是由孔隙率、孔尺寸、孔大小综合影响。容重相同时,泡沫石膏绝干抗压强度大致相同,F10、高强石膏使强度增加。
【图文】:

技术路线图,速率,分解速率,难点


随后,pH 增大,分解速率有所下降。由此可知,影响发气因素很多,,调控发气速率与凝结速率相匹配仍是难点。4.4 技术路线图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 1-1 所示:

粒度分布,建筑石膏


图 2-1 磷建筑石膏的 SEM知,磷建筑石膏主要成分是 CaSO4·0.5H2O,含 的峰更强,含量更多,为主要物相;SiO2含磷建筑石膏中杂质种类较多,主要是杂质 P、别计算得 CaSO4·0.5H2O 含量为 88.5%、86.3%半水石膏的含量为 88.5%。表 2-1 磷建筑石膏的化学组成/ wt%3SiO2P2O5SO3CaO Fe2O6 6.10 0.86 47.95 34.41 0.28筑石膏的粒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d(0.1)(0.9)为 72.103 μm,颗粒级配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宜昌磷石膏利用标准5月实施[J];硫酸工业;2019年04期

2 ;根治磷石膏污染须突破“三关”[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1期

3 ;磷石膏综合利用再获重大突破 制粒状硫铵装置试产[J];中国粉体工业;2011年03期

4 ;开磷磷石膏标砖生产已规模化[J];中国粉体工业;2011年03期

5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世界领先[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1期

6 ;宏福磷石膏渣综合利用取得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08年02期

7 ;磷石膏综合利用仍须努力[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3期

8 ;甘肃研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新途径 可改良土壤[J];中国粉体工业;2011年02期

9 刘佳欣;;磷石膏综合利用之路亟待破冰[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3期

10 ;贵化每年“吃掉”47万吨磷石膏废渣[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冉晋;刘超;张新波;韦金城;余四新;孙强;;磷石膏在我国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综述[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2 林艳;彭同江;孙红娟;;磷石膏在醋酸铵溶液中的溶解行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3 吴琴;张华刚;贾晓飞;黄宗辉;;现浇磷石膏力学性能试验装置的设计及刚度试验分析[A];2015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六届年会暨第十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5年

4 董芸;;阻滞半水磷石膏向二水磷石膏转化的研究[A];201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四届年会暨第八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庆安;刘宝珠;聂家忠;;磷石膏复合蒸压砖生产实践探索[A];2012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三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华大;;蒸压磷石膏废渣砖的研制与开发[A];2012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三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2年

7 叶学东;;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A];201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二届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强;;磷石膏处理的节能降耗探索——远红外内加热连续式加工工艺[A];2009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筹)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叶学东;;“十二五”磷石膏综合利用任重道远齐心协力确保目标实现[A];2012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三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叶学东;;我国磷石膏利用现状及加大利用的建议[A];2010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艳燕 徐岩 吴俊生;磷石膏综合利用问计代表委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夏英彪;磷石膏综合用须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王俞德;硫黄分解磷石膏制酸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米然;磷石膏:堆存成本增加,利用步伐加快[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特约记者 杜胜斌 王文全;合肥四方:节能低碳在行动[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许秀成 侯翠红 赵秉强 张卫峰;化解过剩产能 高效利用磷石膏[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孙书博 高重密;磷石膏高效利用之门敞开[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苏东华;持续发力 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N];绵阳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梁晓琳 张涛;烫手山芋变身“香饽饽”[N];贵州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樊成琼;推动磷石膏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应用 实现生态环保与产业发展的双促双赢[N];贵阳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逸超;新型现浇磷石膏填充墙力学性能与保温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2 郑大龙;Fe基添加剂辅助下磷石膏气氛循环控制分解过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卢亚琴;磷石膏辅材与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4 马林转;循环流化床分解磷石膏及分解气体资源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啸;磷石膏基早强胶凝材料开发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6 杨林;半水磷石膏矿物学特征及胶凝性能变化行为[D];贵州大学;2016年

7 徐悦;磷石膏低温分解煅烧制复合胶凝材的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逸;磷石膏农业资源化的利用技术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应国量;磷石膏分解特性及其流态化分解制硫酸联产石灰的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茹晓红;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制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磷石膏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抗碳化性能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翁婉琳;现浇磷石膏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朱杨;磷石膏基硫酸钙短晶的制备及其在PVC中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陈彭;以磷石膏为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5 祝路;磷石膏基功能型泡沫石膏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时爽;副产磷石膏制备轻质碳酸钙及其形貌调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赵思琪;磷石膏分解渣捕集二氧化碳矿化及过程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杨耿;岷江及沱江水系磷形态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8年

9 崔晓婧;磷石膏及其复合载氧体褐煤化学链气化过程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10 郭维;铁路既有线路基湿陷性黄土改良加固材料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8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8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