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纳米纤维薄膜对3D打印微粒排放物捕捉与过滤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0:06
【摘要】:随着熔融沉积造型(FDM)3D打印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D打印机已走入医疗、家庭等生活场景。而3D打印过程中排放出的微细颗粒物是雾霾(PM2.5)源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目前对3D打印微粒排放物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薄膜,对3D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微细颗粒形成过程和纳米纤维的过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讨论。1、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薄膜,设计实验方案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聚己内酯(PCL)纳米纤维薄膜捕获FDM 3D打印所释放的PM 2.5颗粒的可行性,并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研究了 3D打印排放物的产生和聚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PCL纳米纤维薄膜能够有效捕获3D打印排放物;(2)相对湿度对颗粒的捕获和聚集起到积极的作用;(3)3D打印排放物的产生和聚集分为四个阶段:PM2.5浓度和粒径增大缓慢(第一阶段),小颗粒不断产生,浓度迅速增加(第二阶段),小颗粒聚集成更大的颗粒,浓度增长减慢(第三阶段),PM2.5浓度和颗粒聚集体的尺寸迅速增加(第四阶段);(4)讨论了“建筑单元”的微粒充当聚集颗粒的基本原理。2、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不同纤维直径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直径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薄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最后将最优过滤效果的薄膜应用于3D打印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将纳米纤维的直径控制在80mn~260nm之间;(2)较细的PAN纳米纤维薄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整体过滤效果有较大提升;(3)较细的PAN纳米纤维薄膜对细颗粒的过滤效率有显著提升;(4)将最佳过滤效果的PAN纳米纤维薄膜用于实际3D打印过程中,过滤效率可达到80%左右,过滤效果十分明显。本文所取得的上述研究成果,拓展了纳米纤维薄膜在3D打印中的应用,率先提出了一种3D打印排放物捕捉、过滤的可行有效的研究手段,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室内3D打印中的空气污染物危害。同时,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广以纳米纤维薄膜为基础的过滤器在3D打印和其他绿色环保事业上的广泛应用。
【图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细颗粒,方法,颗粒排放


Wensing发现高温定影单兀被认为是微粒排放的一个来源[17];邋M产生的颗粒物排放速度和温度的影响[18];Buonann成功从更大放率的方法[i9];邋He和Rim在进行更全面的研究的同时,发现的关系t2(),,21l;邋Unwin研究了大规模工业挤出设备中热塑性塑料过程中气体和颗粒都被排出[22];邋Kim等人评估了来自不同FD,直径小于lOOnm的颗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用于细丝打印的原材料p];邋Azimi等人基于各种打印机和热塑UFP和VOC量化排放率来对颗粒排放进行研究[1Q];邋Stephens乙烯(ABS)和聚乳酸(PLA)两种材料,来测量3D打印机过率的变化[13];邋Zhou等人测量使用ABS材料,进行3D打印时,这些颗粒排放高度集中在较小的尺寸范围的结论[14];邋Deng等印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就已经触发颗粒物的

静电纺丝,基本原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细颗粒


图1.2静电纺丝基本原理[3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1;TQ051.89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庚达;煤粉燃烧细颗粒物生成、演化与沉积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佳龙;静电纺丝法制备CW/PCL纳米复合管状支架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2 何丽珍;聚合体组成对静电纺丝聚丙烯腈(PAN)基纳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3 谢小芳;燃煤超细颗粒生成及传输机理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4 王龙;静电纺丝法制备PCL_PLA纳米纤维及其在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5 朱天柱;压电式喷射三维打印成型系统开发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徐松秀;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姜宏;正交实验在改善手机涂装色差上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路书芬;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制品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王翠玲;基于正交实验的超音速火焰喷涂Fe基涂层组织性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9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19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