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火炬燃烧器点火装置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8 04:35
【摘要】:本文介绍了火炬燃烧器点火装置的研制过程和火焰检测系统的新思路。阐述了常明火的作用和应用范围,高能点火控制原理,例如热电偶检测、光敏检测、离子检测等不同火焰检测形式对火焰的识别,分析了每一种火焰检测方式的构成。进行了常明火的熄火保护功能和多重复合式火焰监测稳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增加检测功能和点火功能可有效提高火炬燃烧的稳定性,进一步对其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实际中的工作。介绍了历届奥运会火炬点火方式,分析了各界运动会点火方式特点和未来火炬点火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今后研制火炬点火装置的思路和技术方向。
【图文】:

基本原理,火焰检测,火焰检测器,红外


化的对设置在外的冷端影响较大,因此它的温度是个时时变动的数字,会因此造成误差。[10](3)热电偶应用于火焰检测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热电偶适用于温度的测量,我们使用温度的数值来检查燃火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信号的反应时间。(4)镍镉-镍硅热电偶不宜在还原性介质或硫化物气氛中使用。(5)镍镉-康铜热电偶不应在氧化性气氛和含硫化物介质中使用。4.3 光敏检测目前利用辐射光能原理的火焰检测器有红外和紫外光敏火焰检测器,紫外和红外燃火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也是使用效果最好的燃火设备火焰检测的装置。检测辐射光能量强度的原理是根据探头的强度接收火焰发射的辐射,以确定火焰在或不存在。根据检测带的不同,分为可见光,红外,紫外和全辐射火焰检测方法工作原理光敏火焰探测装置(flame detector)是在燃气燃烧时探测放出热能量和产生烟气,同时产生大气中没有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光谱辐射。

示意图,供气管线,阀组,示意图


图 4-3 供气管线及阀组示意图Fig.4-3 Schematic diagram of gas supply pipeline and valve group4.4 常明火的结构最初的常明火设计并不是以下状态,这是我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现有状态。在最初的常明火结构设计中,引射管和连接段成 90°直角状态,在此种状态下进行燃火试验,发现燃气气流由于直角弯结构会产生扰流现象,导致常明火燃烧起来火焰跳动,喘动现象明显,受到燃气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燃烧不稳定,火焰忽高忽低,不易被隐藏。在原有常明火安装过程中,直角方式的设计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在密集的燃烧头中使用很不方便,为安放该装置必须调整燃烧头的密度,在摆放常明火的位置去掉应有的燃烧头,这样会影响火焰的整体饱满度从而降低视觉效果,直角形式的常明火在安装工程中因为空间与结构形式的原因,使得使用扳手工具都成为一个较困难的问题,安装必须采用专用特制的工具才能较好的达到效果,安装效率低,可检查可修行性不强。因此在后来的试验和实际中多采用 45°倾斜角形式,这样就解决了以上的诸多问题。设备便于加工且可使用 45°角的标准件,便于采购,节约成本。改变后的常明火燃烧火焰形状和稳定性明显好转,安装方便,可标准化生产,,适用性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0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军;;煤化工火炬装置的调试技术[J];福建质量管理;2015年09期

2 吕龙斌;;初探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电子设备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年09期

3 吴艳斌;张淑芳;;火炬点火装置的性能以及在生产运行中调试方法和技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12期

4 王宇;;燃气灶火焰检测方式探讨[J];煤气与热力;2013年02期

5 马功琪;;点火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s1期

6 孙海;谭红旗;夏勇;;油气田火炬系统点火装置安全设置[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4期

7 史德平;崔长虹;石志敏;张卫华;;火炬点火系统的改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6期

8 蔡敬文;周绍芳;孙贤刚;;高温燃烧器的研究设计[J];煤炭技术;2011年01期

9 张小琴;;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探讨[J];安庆科技;2010年04期

10 徐宏伟;;燃气燃烧器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雪华;节能一体式锅炉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4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84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