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利用碱渣制备脱硫剂试验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5:01
【摘要】:碱渣是碱厂将石灰乳经过蒸氨,把当中的NH4Cl分解的副产品,随着纯碱需求量的增多,碱渣量也随之增多,而巨大的碱渣量不但影响生态环境,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将碱渣进行二次利用,既经济环保,又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碱渣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碱渣进行物理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开始了碱渣制备脱硫剂的研究。脱硫试验开始前,进行了消溶特性条件试验,考察了碱渣的活性;然后进行了碱渣脱硫试验,试验中将碱渣吸收液的p H值控制在5.5~6、碱渣吸收液温度控制在32℃~58℃、通入反应吸收系统的SO2混合气体的浓度为1050ppm液气比(L/G)控制在0.5L/min时,均有较高的脱硫率。由于碱渣自身性质的原因,为使其能够具有更高的脱硫率,则对碱渣进行改性,在碱渣脱硫剂中加入有机酸和电石渣。经试验得出:当己二酸的添加浓度为20mmol/L,碱渣中掺入50%(占总重量)的电石渣,确定当吸收液的p H值控制在5.5~6,该混合脱硫剂的脱硫率最大。使用碱渣来制备脱硫剂不但使碱渣得到了高效的二次利用,减少其占地面积,减少碱渣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减少碱渣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并能对SO2更加有效的吸收,来降低SO2所带来的危害,积极配合我国目前大力环保的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421;X781.2
【图文】:

煤炭,储量,文献综述,总量


第1章 文献综述1.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及其危害通过世界能源调查数据显示[1-6],当前世界可采出的煤炭储备含量估计为 929吨,储量排行前三名的分别是占总量 28%的美国、占总量 18%的俄罗斯和占总 13%的中国,其他几个国家见图 1。从图 2 可以看出,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占全总量 49%的华北地区和占全国总量 30%的西北地区,合计约占我国煤炭储量的9%。在工业技术快速成长的今天,煤炭作为主要工业消耗能源,无论是社会经济是民生发展都不能缺少的的重要资源。由于我们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比较匮乏,致我国对煤炭产生过度的依赖将延续到很长时间,煤炭仍主导着能源消耗。

情况,煤炭,储量,文献综述


第1章 文献综述1.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及其危害通过世界能源调查数据显示[1-6],当前世界可采出的煤炭储备含量估计为 929吨,储量排行前三名的分别是占总量 28%的美国、占总量 18%的俄罗斯和占总 13%的中国,其他几个国家见图 1。从图 2 可以看出,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占全总量 49%的华北地区和占全国总量 30%的西北地区,合计约占我国煤炭储量的9%。在工业技术快速成长的今天,煤炭作为主要工业消耗能源,无论是社会经济是民生发展都不能缺少的的重要资源。由于我们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比较匮乏,致我国对煤炭产生过度的依赖将延续到很长时间,煤炭仍主导着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秉钧;耿县如;刘忠华;云玉娥;;碱渣综合利用制备液体脱硫剂技术研究[J];纯碱工业;2015年06期

2 郭栋;荆举祥;姜鹏;陆聪;;液化气无苛性碱精制脱硫工艺的开发及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09期

3 喻光勇;刘智慧;;新型绿色无熟料碱渣胶凝材料[J];西部交通科技;2015年07期

4 宋晓旭;王桂春;胡山鹰;;以白泥作脱硫剂的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J];现代盐化工;2015年01期

5 能子礼超;刘盛余;;电石渣湿式烟气脱硫传质-反应过程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S2期

6 赵令明;刘志勇;宋晓玲;;电石渣湿法脱硫的实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莫建松;夏纯洁;周觅;袁利锋;;电石渣-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工程;2012年S2期

8 张万河;张国琴;林肖;;焦化液化气脱硫碱渣排放异常的原因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年05期

9 张金青;孙小卫;牛艳宁;;我国矿山尾矿生产新型建材系列产品[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年02期

10 余伟;喻武钢;;液化气脱硫醇装置碱渣减排的探索及实践[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碱渣脱硫造福碱电两家[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樊兆燕;工业废弃物用于湿法脱硫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余世清;工业废料及其混合脱硫剂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20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720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