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的结构与中红外发光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7:20
【摘要】:近年来,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引起了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此波段的中红外光学材料无论在民用还是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获得廉价、实用和高效的中红外激光光源,人们对此在掺杂稀土离子的晶体、陶瓷、玻璃及其光纤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论文旨在研究能够适用于中红外激光输出的玻璃增益介质材料,通过在碲酸盐玻璃基质中双掺稀土离子,研究其中红外荧光光谱性能以及掺杂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制。相比于传统的激光玻璃,碲酸盐玻璃作为重金属氧化物玻璃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以及高折射率,而且其熔化温度更低,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本文选取了TeO_2-WO_3-ZnO-La_2O_3碲酸盐玻璃体系为基质,对玻璃样品进行了拉曼光谱测试,发现其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最大声子能量为750cm~(-1))。同时,对其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DTA),发现其具有较低的玻璃转变温度T_g(345℃)和较大的(35)T(163℃)。进一步研究了掺杂Dy~(3+)和Er~(3+)离子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分别讨论了它们的J-O参数与辐射性质。通过808 nm LD激发掺杂Dy~(3+)的玻璃样品,得到了2.8μm的荧光输出。此外,通过808/980 nm LD激发掺杂Er~(3+)的玻璃样品,均得到了2.7μm的荧光输出。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Dy~(3+)/Er~(3+)共掺碲酸盐玻璃样品在808/980 nm LD泵浦下的2.7μm和2.8μm荧光光谱性质,发现无论是808 nm LD泵浦下在还是在980 nm LD泵浦下,Dy~(3+)/Er~(3+)共掺样品的中红外发光范围均比Er~(3+)单掺样品的要宽,因而实现了2500-3100 nm宽波带的中红外发光。在808 nm LD泵浦下,Er~(3+):~4I_(13/2)→Dy~(3+):~6H_(11/2)过程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3.1%,Er~(3+):~4I_(11/2)→Dy~(3+):~6H_(5/2)和Er~(3+):~4I_(13/2)→Dy~(3+):~6H_(11/2)能级跃迁的能量转移系数分别为6.89×10~(-38)和0.01×10~(-38) cm~6/s。而在980nm LD泵浦下,Er~(3+):~4I_(13/2)→Dy~(3+):~6H_(11/2)过程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达到80%。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玻璃材料在~3μm的发光,还研究了不同Tm_2O_3含量的Dy~(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在808 nm泵浦下2.8μm的荧光光谱特性。随着Tm_2O_3含量的增大,共掺样品中的1.8μm与2.3μm荧光强度不断减弱,2.8μm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其中,0.5mol%Dy~(3+)/1.5mol%Tm~(3+)共掺样品中的2.8μm的受激发射截面可以达到2.82×10~-2020 cm~2。Tm~(3+):~3F_4能级通过ET2能量传递过程将能量有效的传递给Dy~(3+):~6H_(11/2)能级,其传递效率高达86.80%。同时,还讨论了2.8μm荧光增强的机理。~2μm辐射光被认为对人眼是安全的,能够应用于包括红外激光制导与侦查、外差相干检测和低压气体的高分辨率光谱分析等领域。因而,研究了Tm~(3+)以及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2μm荧光性能。发现当Tm~(3+)离子的浓度为0.5 mol%,Ho~(3+)离子的浓度为1.5 mol%时,2μm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强。在808 nm波长激光泵浦下,0.5Tm~(3+)/1Ho~(3+)共掺样品在2μm处的发射截面,其最大值为3.10×10~(-21) cm~2,发射中心位于2048 nm。利用重叠积分法计算Tm~(3+)与Ho~(3+)之间的能量传递微观参数,发现其能量传递系数可以达到3.625×10~(-40)cm~6/s。本文最后研究了Tm~(3+)/Er~(3+)共掺碲酸盐玻璃在808/980 nm泵浦下的~2μm光谱性能以及Tm~(3+)与Er~(3+)之间的能量相互传递过程。中红外荧光光谱表明,当Tm~(3+)离子的浓度为0.5 mol%,Er~(3+)离子掺杂浓度为0.5mol%时,1.8μm与2.7μm的荧光强度均达到最强。而在980 nm泵浦下,2.7μm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强时的Er~(3+)离子浓度为1mol%。0.5Tm~(3+)/0.5Er~(3+)共掺样品的最大发射截面可以达到4.68×10~(-21) cm~2,其中心波长位于1886 nm。当P为0.4时,Tm~(3+):~3F_4→~3H_6在1852-2100 nm处的增益开始为正。其最大增益系数为0.91 cm~(-1),中心波长位于1887 n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1.1
【图文】:

能级图,能级图,激光泵浦,能级


图 1. 2 Ho3+离子的部分能级图子的能级较为丰富,其基态能级上的粒子能够被多波能级,Tm3+离子的部分能级如图 1.3 所示。由图可676 nm、790 nm、1060 nm 以及 1550 nm 波长的激光μm、2.3 μm 和 1.8 μm 的荧光。由于 Tm3+离子在 8,因而通过 790 nm 的激光泵浦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 的发光。Tm3+离子的量子效率较大,这是由于 Tm豫过程3H6+3H4→3F4+3F4(CR) 是一个非辐射过程跃迁到3F4能级时会产生两个粒子。1989 年,R. A过 790 nm 激光泵浦掺杂 Tm3+离子氟化物玻璃实现可以得到 1 mW 的输出功率以及 10%的斜率效率[2人采用 676 nm 的激光泵浦掺杂 Tm3+离子 ZBLAN 光 2.2 mW 的 2.3 μm 激光输出[28]。2010 年,R.M. E nm 的 Nd:YAG 激光器来激发掺杂 Tm3+离子的 ZBL出功率为 150 mW 以及斜率效率为 7.8%的 2.31 μm

能级图,能级图,激光输出,输出功率


图 1. 3 Tm3+离子的部分能级图.4 中 Er3+离子的部分能级图可知,Er3+离子基态能级nm、655 nm、808 nm 以及 980 nm 的激发光泵浦到高m、3.5 μm、2.7 μm 和 1.55 μm 的发光。由于 Er3+离的 808 nm 或者 980 nm 激光泵浦,并通过 Er3+:4I11/2 2.7 μm 的发光,因而被广泛用于中红外激光材料的子。1987 年,G.J. Kintz 等人首次在掺杂 Er3+离子的输出功率为 147 mW 的 2.8 μm 激光输出[31]。随后的 在掺杂 Er3+离子的 ZBLAN 玻璃中可以得到 2.7 μm 发Y. Allain 等人通过 476 nm 的激发光泵掺杂 Er3+离子了输出功率为 7 mW 的 2.7 μm 激光输出[34]。随着人究进一步深入,2.7 μm 的激光输出可以由毫瓦达到,S. Tokita 等人通过 975 nm 激光激发掺杂 Er3+离子的了输出功率高达 24 W 的 3 μm 激光输出[35]。

能级图,能级图,基态能级,粒子


图 1. 3 Tm3+离子的部分能级图.4 中 Er3+离子的部分能级图可知,Er3+离子基态能级nm、655 nm、808 nm 以及 980 nm 的激发光泵浦到高m、3.5 μm、2.7 μm 和 1.55 μm 的发光。由于 Er3+离的 808 nm 或者 980 nm 激光泵浦,并通过 Er3+:4I11/2 2.7 μm 的发光,因而被广泛用于中红外激光材料的子。1987 年,G.J. Kintz 等人首次在掺杂 Er3+离子的输出功率为 147 mW 的 2.8 μm 激光输出[31]。随后的 在掺杂 Er3+离子的 ZBLAN 玻璃中可以得到 2.7 μm 发Y. Allain 等人通过 476 nm 的激发光泵掺杂 Er3+离子了输出功率为 7 mW 的 2.7 μm 激光输出[34]。随着人究进一步深入,2.7 μm 的激光输出可以由毫瓦达到,S. Tokita 等人通过 975 nm 激光激发掺杂 Er3+离子的了输出功率高达 24 W 的 3 μm 激光输出[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龙,陈宝玉,胡丽丽;掺铒钨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4年11期

2 温磊;张丽艳;杨建虎;汪国年;陈伟;胡丽丽;;掺铒氟(卤)磷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3 何冬兵,张军杰,段忠超,戴世勋,胡丽丽;新型掺铒离子氧氟碲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J];中国激光;2005年10期

4 杨殿来;王雪影;林海;赵昕;徐同宽;王永良;马铁成;;铋碲酸盐玻璃中钐离子的光学和光谱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5年12期

5 徐时清,张军杰,戴世勋,孙洪涛,胡丽丽,姜中宏;掺铒氧氟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6期

6 徐时清,马红萍,张在宣,沈为民,姜中宏;三维立体显示用稀土掺杂氧卤碲酸盐玻璃[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7期

7 雷宁,徐冰,姜中宏;Nd:碲酸盐玻璃的光谱和激光性质[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4期

8 何伟;张约品;王金浩;王实现;夏海平;;Tb~(3+)掺杂的氟氧碲酸盐玻璃发光性能[J];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9 陈东丹,刘粤惠,邓再德,姜中宏;含Nb_2O_5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谱性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小婷;李彦彦;程浩;;xZnO-20Nb_2O_5-(80-x)TeO_2系玻璃组成对性能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桂华;;稀土掺杂碲酸盐/氟碲酸盐玻璃的制备与表征[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汪国年;戴世勋;徐时清;杨建虎;戴能利;胡丽丽;姜中宏;;碲酸盐玻璃结构研究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温磊;张丽艳;杨建虎;汪国年;陈伟;胡丽丽;;掺铒氟(卤)磷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A];2005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杨殿来;姜彦妍;陈敏;林海;;铋碲酸盐玻璃中镨离子的可见荧光发射[A];2005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玮;徐时清;鲍仁强;章珏;郑飞;赵士龙;;稀土共掺氧氯碲酸盐玻璃三基色上转换发光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于春雷;张军杰;汪国年;胡丽丽;姜中宏;;氧氟碲酸盐玻璃析晶性质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温磊;张丽艳;杨建虎;汪国年;陈伟;胡丽丽;;掺铒氟磷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坚;杨中民;刘粤惠;陈东丹;;氟氧碲酸盐玻璃上转换荧光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成煜;赵修建;雷道玉;李进延;陈伟;;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光纤波导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宝玖;杨艳民;张翔清;孙佳石;程丽红;彭勇;于涛;;Er~(3+)掺杂的锗碲酸盐玻璃材料红外跃迁性质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伟超;掺稀土多组分锗酸盐和碲酸盐玻璃光纤2.0-3.0μm中红外高效发光[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姚传飞;氟碲酸盐玻璃光纤的设计、制备及其在中红外超连续光源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3 成煜;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放大光纤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何建丽;钬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及其光纤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5 袁健;2.0μm波段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光纤及其光谱和激光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东丹;掺稀土碲酸盐玻璃与光纤应用基础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亚训;多组分宽带掺铒玻璃光谱性质及光纤放大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林社宝;新型掺镱碲酸盐激光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才志;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的结构与中红外发光性能的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刘金麟;碲钼锌/碲钽锌玻璃形成、结构和近中红外发光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陈元;碲酸盐玻璃掺杂C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性能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瑜;镱铒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张俊英;2-3 μm波段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俞成烨;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稀土离子掺杂碲酸盐玻璃发光性质及机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7 卢玉;掺稀土锗碲酸盐玻璃与光纤中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

8 申栗繁;铒镱离子掺杂锗碲酸盐玻璃光纤的制备与光学信号增益[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杭鑫;稀土掺杂氟碲酸盐玻璃陶瓷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4年

10 王风超;掺稀土氟碲酸盐玻璃2-3μm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74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74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