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泡沫注凝法制备氧化锆多孔陶瓷的工艺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4 08:22
【摘要】:氧化锆具有耐高温、导热系数低、抗氧化和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常作为热障涂层用于飞行器表面。若以其为基体采用适当的工艺制备出兼具高强度及低热导率的多孔陶瓷材料,以期作为一种既可承载又隔热的热防护材料,对于促进氧化锆在飞行器防/隔热部位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8 mol%Y2O3稳定的ZrO2为原料,采用泡沫注凝法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锆多孔陶瓷,通过调整固相含量、烧结温度、发泡剂浓度及搅拌器形状,所得试样的总气孔率为65.6~79.1%,体积密度为1.24~1.92 g/cm3,抗压强度为4.4~30.2 MPa,室温热导率为0.12~0.43 W/(m·K)。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由1450 ℃增加至1600 ℃,试样的气孔率略有降低,颗粒间联结的致密程度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增大,烧结温度的变化对中位孔径尺寸影响较小,试样的闭气孔率有减小趋势,其室温热导率呈增大趋势,壁的厚度增加,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室温热导率逐渐增大,同时中位孔径尺寸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 ℃,此温度下试样的总气孔率、抗压强度和热导率分别为68.3%、21.7 MPa和0.35 W/(m·K);随着固相含量由15 vol.%增加至30 vol.%,制备试样的气孔率降低、孔壁的厚度增加,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室温热导率逐渐增大,同时中位孔径尺寸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综合分析最佳固相含量确定为30 vol.%;随着发泡剂浓度由0.3 g/L增加至16 g/L时,气孔率明显增大,体积密度减小,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室温热导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位孔径尺寸受发泡剂浓度的影响较明显。综合分析,最佳发泡剂浓度确定为2 g/L,此时试样的总气孔率、抗压强度和热导率分别为77.9%、11.5 MPa和0.17 W/(m·K);搅拌器形状在宏观上会直接引起发泡体积的不同,微观上对气孔尺寸、孔壁厚度及晶粒的大小均有影响,从而对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综合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根据理论模型初步探究了试样的热学与力学性能的关联规律,得到了采用泡沫注凝法制备的氧化锆多孔陶瓷的热导率、抗压强度与总气孔率(P在65~80%的范围内)的关系式,为Ke=12.6(1-P)/5.7+9.3P和σ = 322×(1-p)2.34。采用此关系式可先实现对采用泡沫注凝法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氧化锆多孔陶瓷的热学和力学性能的预测和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4.1
【图文】:

分析图,氧化锆,原料,分析图


10逦20逦30逦40逦50逦60逦70逦80逡逑20邋(°)逡逑图2.1氧化锆原料粉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逡逑Fig.2.1邋XRD邋pattern邋of邋Zr02邋raw邋material邋powders逡逑

工艺流程图,氧化锆,工艺流程图,引发剂


催化剂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逡逑2.3氧化锆多孔陶瓷的制备逡逑氧化锆多孔陶瓷制备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其制备过程可分为坯体成逡逑型、干燥与烧结两部分。逡逑[去离子水][有机单体和交联剂邋][分散剂、逡逑1逦I逡逑mim邋1逦f原料粉体'逡逑v逦逦y逦v逦J逡逑1邋1逡逑球磨)逦逦逡逑机械搅拌逦逦r一^;逦(发泡剂^逡逑/逦(逦T*逦逦[稳泡剂逡逑广泡^逦V逦逦)逦f催化剂1逡逑^逦t ̄[引发剂逡逑>1^逦注模逦逦逡逑袭?沷逦、逦邋?逡逑[邋固化:逡逑k模、干燥]逡逑逦\邋[逦逡逑[邋烧结:逡逑图2.2氧化锆多孔陶瓷制备工艺流程图逡逑Fig.2.2邋Process邋flow邋chart邋for邋preparation邋of邋Zr02邋porous邋ceramics逡逑9逡逑

烧结制度,多孔陶瓷,氧化锆


干燥程序:微波工作8邋s后静置600邋s,循环重复上述程序,干燥总时长为3000邋min。逡逑干燥结束后的试样在箱式电阻炉(GGME-12/80,上海国龙仪器仪表厂)中进逡逑行烧结。具体烧结制度如图2.3所示(以烧结温度1550邋°C为例),升温降温速度逡逑均不高于2邋°C/min,在最高温下保温5邋h后缓慢降温,当温度达300邋°C时随炉冷逡逑却。逡逑10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佳;张祥林;熊妮;蔡昊;董春法;;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纳米氧化锆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5年04期

2 静婧;;X射线粉末衍射仪的基本原理和物相分析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徐长伟;高杰;孟琦涵;秦任远;;发泡剂对废玻璃多孔微晶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4 曹慧;丛川波;宋泳;田斌;周琼;;添加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陶瓷及其强度与孔径控制[J];中国陶瓷;2009年02期

5 任永国;刘自强;杨凯;周焕忠;顾幸勇;;氧化锆材料种类及应用[J];中国陶瓷;2008年04期

6 张健泓;陈优生;;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08年03期

7 Manicone PF;Rossi Iommetti P;Raffaelli L;刘小舟;吕培军;;氧化锆陶瓷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01期

8 刘海燕;刘家臣;张鹏宇;宋宪瑞;门荣磊;;蛋白质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锆陶瓷[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9 陈汉添;吴基球;;氧化锆基泡沫陶瓷的工艺原理及性能表征[J];陶瓷;2006年06期

10 刘培生;;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J];钛工业进展;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良全;薛忠民;;超长时热防护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菁;针状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韩耀;钙长石基多孔陶瓷的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文青;发泡注凝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陶瓷保温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田维;高温烟气过滤陶瓷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士冰;多孔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6 胡良发;轻质、隔热、高强YSZ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D];清华大学;2010年

7 艾凡荣;泡沫注凝法制备多孔陶瓷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徐黎明;氧化锆复合膜的制备与高温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8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768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