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氟化物为烧结助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制备及隔热性能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4.1
【图文】:
第 1 章 文献综述化硅陶瓷中液相主要由烧结助剂和氮化硅表面的 SiO2膜形成相转化和形成长棒状 β-Si3N4晶粒的互锁结构,而且会促进陶孔隙率,孔隙率的降低必然会造成介电性能的恶化。而优异的材料同时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和低的介电常数,因此既要保证高要保证较高的孔隙率,那么在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过程中首先剂的类型和用量。ksander J. Pyzik[18]研究了玻璃相含量和玻璃相组成对于氮化硅粒形貌的影响,他们认为氮化硅陶瓷的微观结构(孔隙率、β-S长径比)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比例和含量来进行控制,并a 等元素的添加有利于氮化硅陶瓷的致密化过程,Y, Sc 等稀土促进 →β 相变,Ca,Mn 和 La 等元素的添加有利于促进 β-Si3生长,具体如图 1-1 所示。
圆球形、在排胶过程中易于排除且对环境无害。常用的造孔剂包括碳酸盐、尿素、碳粉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Chen Fei[24]等人利用 H3PO4为造孔剂在较低温度(1000-1200oC)下通过结制备了以 -Si3N4为主的多孔陶瓷。多孔结构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H3PO4,此外,烧结过程中产生了 SiP2O7相将 -Si3N4晶粒粘结到一起使多孔陶了较高的强度;他们通过调节 H3PO4的加入量(10-50 Vol%),获得了孔隙-63%,强度为 50-120 MPa 的多孔 -Si3N4陶瓷。Aranzazu Diaz[25]等人通过控制淀粉的添加量在1800℃烧结2h制备出了在 0~25%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发现当淀粉添加量为 30vol%以下时,孔隙闭孔且符合 Slamovich 和 Lange 关于孔隙和淀粉添加量的预测关系,而超 vol%之后不仅出现了开气孔而且偏离了该关系式,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要由长棒状的 β-Si3N4晶粒搭接形成的致密基体围绕着淀粉烧除后所形成组成,β-Si3N4晶粒的直径和长径比均为 0.26 μm 和 3.7 μm 左右,并不随的增加而改变。
5 μm 的 PMMA 为造孔剂时制备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在相同孔隙弯强度。氮化硅陶瓷,氮化硼(BN)陶瓷具有更加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介电温度高达 3000oC,在很宽的温度范围之内能够保持良好的热定性[27]。近年来基于弱边界相的理论,人们对通过引入弱边界硅陶瓷进行了研究[7, 9]。滨工业大学的 Wang Shengjin[28]通过凝胶注模法制备了不同 B4复合陶瓷,并研究了 BN 含量对复合陶瓷显微结构、力学性能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BN 含量的增加,BN 开始出气孔率逐渐增大,β-Si3N4的含量和长径比逐渐降低,,这是由成钉扎效应阻碍了溶解-沉淀传质过程,如图 1-3 所示。当添加后,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强度、介电常数和临界抗热震温度分别Pa,3.8 和 445.1oC (对于不含 BN 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其孔隙率和临界抗热震温度为 48.1%,128.0 MPa,4.1 和 395.1o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林林;刘志坚;邓朝晖;刘伟;赵小雨;;氮化硅陶瓷切削仿真与实验[J];宇航材料工艺;2016年06期
2 王旭东;白彬;;氮化硅陶瓷晶界相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S2期
3 吴伟骏;刘军;张娟;姜楠;洪玮;;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应用现状[J];中国陶瓷;2016年07期
4 杜芳林;王雨菲;郭志岩;;高性能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进展及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5 刘阳春;;有导电性的氮化硅陶瓷[J];电世界;2006年11期
6 唐甜甜;;氮化硅陶瓷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年05期
7 郇昌天;李强;蒋丹宇;;氮化硅陶瓷的应用和酸腐蚀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1年03期
8 王会阳;李承宇;刘德志;;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江苏陶瓷;2011年06期
9 朱从容;吕冰海;袁巨龙;;氮化硅陶瓷球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0期
10 陈银娟;李强;蒋丹宇;;氮化硅陶瓷的熔盐腐蚀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徐利华;夏雯;扶志;连芳;;胶态成型优化工艺制备氮化硅陶瓷及耐磨机理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2 李宝伟;陈大明;仝建峰;黄浩;;变密度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3 姜广鹏;杨建锋;高积强;;挤压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4 尉磊;汪长安;董薇;孙加林;黄勇;;高强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5 蒋强国;程利霞;郭伟明;古尚贤;弓满峰;伍尚华;;MgO-Lu_2O_3-Re_2O_3三元添加剂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6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杨柳;李建保;杨晓战;;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孙兴伟;郭峰;黄莉萍;;氮化硅陶瓷的低温液相烧结[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10 姚冬旭;曾宇平;;反应烧结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材料[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军霞 通讯员 于子茹;威海企业两项工艺填补国内空白[N];威海日报;2017年
2 中建;中国建材年产100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开工奠基[N];中国建材报;2017年
3 罗海基;日开发耐高温加钌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施萌;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于春林 通讯员 赵晶 刘玲;中材高新:打造中国先进陶瓷新材料领航者[N];淄博日报;2018年
6 张婷婷邋记者 阎红;沙子氮气派用场陶瓷强度赛过钢[N];大连日报;2007年
7 陶陶;“修炼”5分钟粉末变成瓷 [N];中国建材报;2002年
8 通讯员 靳莹 记者 冯国梧;新型机器人“悬丝”治癌症[N];科技日报;2014年
9 魏敬敬;“新材料名都”的新亮点[N];淄博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学聪;北京:“关停搬转”疏解非首都功能[N];经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勇霞;高热导Si_3N_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魏赛;低温下非氧化物陶瓷的断裂机理、裂纹扩展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蒋强国;含三元烧结助剂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万林林;氮化硅陶瓷回转曲面典型零件高效精密磨削工艺实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刘伟;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兰亮;Si_3N_4陶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扩散工艺与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欣文;氮化硅粉喷涂工艺对多晶硅铸锭粘埚及边部红区宽度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2 孙永强;以氟化物为烧结助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制备及隔热性能改善[D];天津大学;2018年
3 李天峰;氮化硼纳米管增韧氮化硅及其机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8年
4 李文杰;硅粉原位氮化结合氮化硅粉制备氮化硅陶瓷及基板[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5 刘雄章;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及其显微形貌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郭冉;MgSiN_2陶瓷粉末的固相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7 周欣;添加氧化锌的氮化硅生物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8 董文波;基于多尺度结构设计的氮化硅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年
9 林明星;高精度氮化硅陶瓷球批量加工中研磨机理及工艺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钟晶;基于有限元的碳氮化硅高速陶瓷球轴承力学分析与陶瓷球材料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8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79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