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扩散渗析应用以及扩散渗析过程水渗透现象抑制

发布时间:2020-09-08 10:41
   化纤厂、电镀厂、煤加工厂及金属酸洗等行业中都会排出大量酸性废水,而在印染工业、制革工业和石油生产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碱性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酸或碱以及一些金属离子,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浪费可循环资源,还对环境造成威胁。因此,酸性和碱性废水必须要经过预处理,包括对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扩散渗析(DD)作为膜分离的一个典型方法,具有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特点。目前用于制备扩散渗析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砜、聚苯醚、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等,大部分都是致密结构,不利于离子的传输。因此,本文将制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多孔聚酰亚胺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来替代传统的致密膜,用于扩散渗析回收酸,但扩散渗析过程中,水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的自发渗透带来的水渗透量也会增加。因此,本文的另一重点是在不同的操作温度下,对多孔膜的水渗透量进行研究。并由此分析讨论,自主研发一种微压新型扩散渗析装置,即在料液侧施加一定的微压来抑制水渗透量。第一部分是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多孔结构的聚酰亚胺阴膜,并对这些膜性能进行表征,包括热重、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改变相转化过程中凝胶浴类型(异丙醇或水),制得的膜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将该系列阴膜用于扩散渗析回收硫酸,改变操作温度为15-45℃。结果表明多孔聚酰亚胺阴膜对酸体系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可有效实现酸盐混合物的分离,比传统致密膜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其中,在25℃下,硫酸的渗析系数为0.00584-0.00781/h,高于商业S203膜和DF-120膜,且分离因子(S)在25℃可高达51.3。最后将优选出的膜用于探究纯醋酸(HAc)的渗透性,结果表明该膜对HAc的渗析系数为0.00239-0.0133 m/h(15-45℃)。另外,对不同温度下多孔聚酰亚胺阴膜的水渗透量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渗透量受膜的结构和实验操作温度影响,且水渗透量主要是取决于膜两侧金属盐浓度的不同,当温度为15-45℃时,多孔阴膜的水渗透量范围在15-47.5 mL。因此,第二部分针对扩散渗析过程中出现的水渗透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在传统静态扩散渗析的渗析侧通入氮气的方式施加一定微压,以有效抑制水的渗透量,同时可以提高操作通量,进而增加过程的处理量。选用多孔聚酰亚胺阴膜以及商业阴膜、阳膜,除了对酸和盐的混合体系进行尝试外,也对碱和盐的混合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探究并验证了这种“浓差-压力”双驱动下扩散渗析过程的可行性。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部分图文】:

过程图,聚酰亚胺,过程,季铵化


逑2.1.2聚酰亚胺阴膜制备逡逑聚酰亚胺阴膜制备方法参照本课题组先前的工作[97】,如图2.1所示,制备过逡逑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相转化、胺化和季铵化过程。逡逑(1)

聚酰亚胺,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致密膜


(Mem-I-56、Mem-I-46、M.em-W-56、Mem-W-46)在不同温度下分离效果,优选逡逑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膜用于后续实验。此外,同时使用了自制的聚酰亚胺致密膜逡逑(Mem-D)作为对照。如图2.5所示,五种膜的U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逡逑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加快了离子的传输速度,离子的扩散系数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逡逑19逡逑

渗析系数,因子,体系,水渗透


侧高浓度的金属盐,这一猜想也在后续的实验中得到证明。除此之外,膜内的亲逡逑水性季胺基团和膜本身的多孔结构也加快了水的渗透。逡逑水渗透体积(Vm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6所示。Mem-D具有较低的IEC值逡逑和致密结构,相比于多孔膜来说,离子很难渗透。同样的,水的渗透也很难产生,逡逑所以Vmo邋—直低于3mL。Mem-I-56和Mem-I-46的水渗透体积(VH20)随温度变逡逑化的趋势相近且随着温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这可能与膜的结构有关:Mem-I-56逡逑的IEC值较高,而Mem-I-46的膜孔较大,这两个因素都有利于水的渗透。同时,逡逑亲水性的聚合物主链高温下会在水中会膨胀,导致结构疏松,水的吸附作用也得逡逑到增强。因此随着离子渗透性的增强,更多的水分子渗透到渗析侧。逡逑与Mem-I-56和Mem-I-46不同,具有泪形孔的Mem-W-56和Mem-W-46表现逡逑出不同的变化趋势。Vmo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在高温(45°C)时会有所下降。逡逑这可能是因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刘艳飞;彭东明;王福东;鲁曼霞;;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J];应用化工;2013年03期

2 张鑫;张焕祯;;金属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12年04期

3 李亮;;国内外钛白废酸综合治理及回收利用研究现状[J];湿法冶金;2010年03期

4 颜善银;陈文求;杨小进;陈川;徐祖顺;易昌凤;;聚酰亚胺膜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9期

5 刘建明;吴叔兵;;碱性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09期

6 刘鹤;李永峰;程国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付丹;徐静;;酸回收的扩散渗析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1期

8 牛古丹;牟宏晶;李晓霞;;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半均相阳离子交换树脂膜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06年06期

9 岳志新;马东祝;赵丽娜;赵寒梅;;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10 何善媛,刘敏;利用膜技术回收利用碱性废水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婧艺;扩散渗析法过程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颜海洋;离子交换膜DD、ED和EED过程分离铝酸钠料液[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夫建;BPPO和PVA基体杂化离子交换膜用于DD[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聪;PVA-聚电解质杂化离子交换膜[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宋可莹;聚酰亚胺纳滤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王霖;聚酰亚胺纳滤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1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